艺术家驻留计划:打开艺术创作的另一种方式
2014-12-24 16:31:34 周雪松
【头条】【艺术家驻留计划系列之一】驻留:艺术乌托邦之路?
UCCA公共教育讲座《如何申请艺术家驻留计划》
主讲:方敏儿(左三)嘉宾:温成(左一)、耿雪(左二)、张玥(左四)
【导语】也许是由于语言障碍的限制,遍布世界各地、种类纷呈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中,华人艺术家的身影相比其他艺术现场似乎要少一些。很多想要申请驻留的艺术家对于这类信息也无从知晓。所以自2014年12月18日起,由策展人方敏儿主讲的 “如何申请艺术家驻留计划”公共艺术教育讲座一经推出前就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在北京UCCA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都当代美术馆几乎是场场爆满。在艺术市场急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家驻留计划可以成为让艺术家逃离生存压力,在市场角逐之外可寻找到的一条新的道路吗?想要尝试这条“艺术乌托邦”道路的艺术家,面临着哪些具体的现实问题?在这篇艺术家驻留攻略和案例相结合的报道中,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答案。
为什么要驻留?
“与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总是让人灵感泉涌。”说起艺术家驻留计划(Artist In Residence,简称AIR),日本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曾经这样说。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艺术驻留项目中被孕育出来。从现代主义时期的画家皮特-蒙德里安,作家杜鲁门-卡波特,音乐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到今天为人所熟知的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白双全,以及青年一代新锐艺术家邓大非、何海、程然、杨心广、耿雪……都曾通过艺术家驻留项目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并在那里创作了在本地无法实现的作品。
圣维克多山
今年10月到12月,艺术家杨心广受邀去到法国普罗旺斯艾克斯的机构La non-maison,他们有一个艺术家驻留项目Residence 43.5,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那里进行驻地创作。并不习惯每天持续不断地工作的杨心广,到了那里以后,用20天的时间四处观光。让他印象最深,同时也促成了他这一趟驻留完成的作品的,是圣维克多山之旅。
学习过艺术史的人都知道,现代主义之父塞尚曾经孜孜不倦地画了近20年的圣维克多山。这座山高1011米,山峰并不高耸,却是群峰叠嶂、神秘莫测。山峰之上是著名的“普罗旺斯十字架”,随着每时每刻云朵的阴影变化着色调。当杨心广等上这座山顶,俯瞰普罗旺斯艾克斯的全貌的时候,背靠着高达20米的十字架,他心中顿时生出一种“看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是他从未有过的。带着摄像机的他即刻开始了创作。
杨心广 《天地悠悠》 创作中
杨心广将摄像机扛在肩膀上,随着胸中莫名的悲怆与感动,他近乎抽泣地颤动着肩膀,摄像机录下了他抽泣的声音和颤抖的画面。“虽然很感动,但我并没有真的哭泣,只是进行一种表演。”在这种介于真实与表演之间的抽泣声中,他忽然发觉这种声音有点不对,“关于世界的悲痛不应该是我这样的,即使有哭泣也应该是沉默的。我的哭泣声忽然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有点滑稽。”而后,他用山上的碎石拼成了一个网络常用的“哭脸”的表情。似乎是他在这片无比神圣的土地上的一点自嘲。
杨心广的这件影像作品《天地悠悠》,2015年1月即将在CAFAM未来展中展出。如果没有这次特殊的经历,自然不会有这样一件作品。这个项目由Almayuda Fondation基金会支持,提供艺术家包括往返机票、住宿、工作室、材料费、生活费等在内的全部费用。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自由地创作,又不对艺术家的创作有具体的结果要求,这在被艺术市场牵扯着高速运转的中国来看,几乎是艺术家的乌托邦,却又是真实存在的。策展人方敏儿说:“AIR可以为艺术家打开在艺术商业之外的另一条道路,这也是我为什么希望将未来工作的重心放在这里的原因。”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