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物保护:绵阳经验响当当

2014-12-25 11:18:17 彭雪 王操

  年届岁末,芙蓉溪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有的李杜合祀文物保护及风貌改造提升工程接近尾声。12月24日,记者了解到,整个工程按“修旧复旧”的原则基本修缮完毕,治平书院、左绵公馆等新建场所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我市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创造了文物保护的“绵阳经验”。

  文物银行开全国先河

  2007年,市文物局在市博物馆建成冰箱型保温库房,使我市馆藏文物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针对我市县级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条件差,馆藏珍贵文物自然损毁严重等实际情况,市文物局率先在全国开创了“文物银行”先河,并在全国首家实行全市珍贵文物集中代管制度。

  正是因为有了“文物银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市所有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均安然无恙,这在整个汶川地震灾区都绝无仅有。我市首创的“文物银行”理念,受到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并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绵阳经验”。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2010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办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绵阳选送的一件经过脱水处理的漆木马引起业界关注。该项目不仅是我市文物保护的一个全新突破,也引领了全国出土漆木器文物保护的方向。

  2014年4月,市文物局与科学城海天实业总公司联合向工信部和国家文物局成功申报“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把作为应用示范单位的绵阳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提高到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设施提升保护全覆盖

  2011年底,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全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765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4处。其中,新发现4148处,数量居全省前三位。位于梓潼县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还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此外,经过灾后恢复重建,全市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