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虎眼石介绍
2014-12-28 21:25:47 未知
黄虎眼石是最常见的“虎睛石”或“虎眼石”,虎睛石呈脉状或大小不一的透镜体产于破碎带中部或两侧,矿石呈细粒斑杂状结构或纤维状结构,块状构造,蓝石棉分布呈纵、横、斜及簇状蓝石棉纤维,方向各异,杂色分布,由于后期的褐铁矿化,致使虎睛石呈现金黄色或黄褐色,强丝绢光泽或金刚光泽,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7度以上,具有较强的猫眼效应,形成带状“活光”或“勒光”。
黄虎眼石分为以下几种:
①金黄色虎眼石:即最常见的“虎睛石”或“虎眼石”,虎睛石呈脉状或大小不一的透镜体产于破碎带中部或两侧,矿石呈细粒斑杂状结构或纤维状结构,块状构造,蓝石棉分布呈纵、横、斜及簇状蓝石棉纤维,方向各异,杂色分布,由于后期的褐铁矿化,致使虎睛石呈现金黄色或黄褐色,强丝绢光泽或金刚光泽,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7度以上,具有较强的猫眼效应,形成带状“活光”或“勒光”;
②纯蓝虎眼石:此即“鹰睛石、鹰眼石”。呈脉状、局部为透镜体状。脉宽2~5 cm,颜色单一,蓝石棉排列不规则,细小裂隙发育,硅化程度较低,可见到硬脆蓝石棉纤维,矿石呈细粒结构、纤维状结构、块状、似蜂窝状、条带状或皮壳状构造,强丝绢状光泽,微透明或半透明,具有勒光或带状“活光”;
③紫红色虎眼石:成大小不一的透镜体产于含蓝石棉裂隙内,颜色较单一,局部见氧化铁薄膜;蓝石棉纤维排列规则或比较规则,呈细粒纤维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强烈丝绢光泽,明显带状活光;
④多色虎眼石:也称“斑马虎睛石”或“斑马虎眼石”,位于破碎蚀变带的中部或两侧,成脉状产于蓝石棉脉或石英脉中,颜色呈红、蓝、黄、乳白色等,蓝石棉纤维排列方向不规则。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