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伯敏成浙图“名人图书捐赠专柜”的第一位入驻作者

2014-12-30 08:46:09 郭琳

  

王伯敏作品

  著名美术史家王伯敏先生曾说起过一则轶事,说他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学问大?看借书卡。1952年,王伯敏住在外西湖,常常跑去浙江省图书馆借书——借书要填背后的借书登记卡,常常会看见相熟的名字,出现第一多的是沙孟海,第二多的是张宗祥。张宗祥是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出了名的抄书抄出大学问,二人认识得比较早;又通过张宗祥拜会了沙孟海,正式的约见,就是在浙图——三人坐在一起,张先生70岁,沙先生52岁,王伯敏29岁,正是三代人。

  所以在王伯敏辞世一周年时,用捐赠著作这一仪式来纪念先生,实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昨天,2014年12月29日,王伯敏的子女和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向浙江省图书馆捐赠了王伯敏著作及相关书籍40余种,成为浙图“名人图书捐赠专柜”的第一位入驻作者,明年1月就将对公众开放。

  40余种著作,一千五百万字,据说叠起来高度3米3,其中包括填补了中国乃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空白的六部著作:《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通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

  同时捐赠的,还有王伯敏手书的匾额“读书是福”。

  王伯敏同省图的渊源正是从1952年开始。那年他从温州调到浙江美术学院工作。在王伯敏之子王小川的印象里,小时候就是跟着父亲去孤山上的杨虎楼,或者文澜阁的古旧图书部。王小川大学实习,去的就是浙图。

  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提到一桩事,关于王伯敏的抄书:当年,王伯敏还曾向浙图捐赠过一本手抄本,《四明邱兴龙画业同人行例》。

  按年表,抄这本书还是1965年春的事,那年他还在上虞继续参加农村社教工作。王伯敏研究美术史,书画亦是心头大爱,又看到这样的“画业同人行例”,难免手痒。比如行会奉吴道子为先师,要求同人“每月上香,每岁一祭”;画工中分为三级:一是学徒,二是老司,三是先生;行规中还提到女画工,而且可以入行会,技艺比较高的女画工称为“螺姑”,但只能“任作于室”,完成交办的活计。所涉信仰、领导、级别、各级工资待遇,等等,周密严格。原作早已失传,手抄本倒是留了下来,作为光绪二十一年浙江画业研究的历史资料。

  就是在这样的抄书中,当年年底,《中国绘画史》第6稿完工——这一种用笔的书写,则是原创。读书、抄书,创造新的知道——书的循环,理当如此。在徐晓军看来,王伯敏著作专柜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对于当下盛产的粘贴复制论文,这是一面镜子。

  已经没有手写的借书卡,当年那些写着志趣相投的沙、张、王三人名字的借书卡也不知道哪儿去了,但三代文人学者当年那场发生在借书登记卡上的“暗战”,六十多年后,还是很有调调。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