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再现
2014-12-30 11:12:43 张志明
艺术自诞生以来,无论是艺术行为还是其行为结果的艺术品,无不流露出创造者的内心情感。同样,作为视觉艺术中的摄影艺术,也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再现。
一、摄影艺术是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必然手段。
摄影艺术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创作者都是通过艺术行为本身,来表达其内心对美的追求,对丑的揭露和批判,对正义的伸张等等,摄影艺术也必然是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段。
在摄影创作中,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是影响其创作过程和作品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在摄影创作之始,作者或是受某种思想理念所支配,或是为其个人的内心感受而产生创作冲动,在完成作品的审视中,作者对其作品的评定与完善,也是在自我感受的支配下完成的。
摄影大师布列松曾说:“一个人必须用心和眼去摄影。”我们也常常听到“决定作品的不是镜头而是镜头后面的头”这样的说法,这无一不在说明:摄影师正是通过构图、用光等摄影语言来表达其内心独有的对客观现实的种种感受。
二、只有饱含情感的摄影作品才会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
美学家高尔泰说:“任何人类的创造物,如果它不是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它就不是艺术。”也只有饱含情感的摄影作品,才能在读者心中激发起共鸣。在我们记忆中的老照片《白求恩》、《斗地主》、《在结婚登记处》等和近年来的《大眼睛》、《母亲》等力作,之所以深深打动读者,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倾注着作者本身所特有的内心情感。
摄影艺术的情感无非来自“被摄对象的客观情感,拍摄者的主观情感和读者观后情感”这三个方面。而摄影作品情感的传达是双向的,是拍摄者和观看者通过图片达成的一种情感交流,当两者形成默契时就可以达成共鸣,从而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达到最佳效果。
情感是表现创作意图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促使审美表象升华为审美意向,在摄影创作中,拍摄者从形式到内容深刻挖掘被摄对象的审美色彩,追求和构筑审美境界,将内心的思想情感凝聚在影像中。而欣赏者在审视作品时,画面的表象能形成共同的情感体验,使其理解作品的内涵,被作品所感化。作为拍摄者,我们只有在作品中溶入内心情感,才能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副没有感情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
三、摄影艺术思想情感表达的特殊性
在人类艺术生命的历史长河中,仅有一百多年历程的摄影艺术仅仅算是个新生儿。然而作为艺术在表达思想情感时,它不仅有着与其它艺术门类的一般共性,还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性。
摄影有着与生俱来的纪实性,这也决定了纪实形态是摄影艺术主体情感表达的主要形式,但后者往往对内涵和情感的表达更含蓄,更有意境。与传统的绘画和诗歌一样借助客观现实来传情达意,而不同的是,摄影师的情感和艺术构思,必须借助光影和客观存在的具像,来表达深广的内容,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营造无限的思想情感。而脱离了对客观现实真实再现,摄影也就不会存在了。
被称为“瞬间艺术”的摄影,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在表达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它不可能如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那样自由发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显示其强烈的主观意识。而拍摄者正是在这种局限中通过对被摄主体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等手段,来创作出蕴涵深刻思想内涵的摄影作品。
由于摄影艺术的局限性,摄影在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过程中,必然具有“缺憾性”的特点。无论是具有事先的创作构思,还是临时的创作冲动,摄影师的主观情感表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作者的主观感情只能通过瞬间的影像凝固来表现,这也许是所有摄影师永无休止地在追求更高境界的根源所在,同时这种“缺憾艺术”也为我们广大的摄影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成功的摄影作品无一不是以情感人的,无一不是体现着作者内心独特感受的。作为技术性和艺术性综合体的摄影艺术,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有着比其它艺术门类更高的难度和要求,因此,作为摄影人,要创作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的感人作品,仅仅靠掌握相机的使用和拍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阅历、深厚的艺术修养、正确的世界观,对人生、社会和客观事物的深入体验、理解和思考等,都将决定他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只有高品位的摄影师,才可能拍摄出高品位的摄影作品。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