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画语
2014-12-31 10:39:45 周红艺
——学画笔记
一幅画着一处白,着一处黑,着一处密,则有空疏意趣。全密则实,全白则轻,全黑则重。虽有此言,却不必拘此法。雪色微茫沉郁,着墨不可一味疏淡,当取范中立笔力老健、屈曲如铁。神境还从真境出,舍自然而从何?
用笔着墨当有书写节奏,不可描摹刻板,取貌失神。亦当坦荡无碍,磊落沉着,不可缩手缩脚,犹豫不绝。勾皴须笔笔落实。勾皴分家则匠,勾皴和融耐神。勾皴不足染补之,染不可不到。水亦当染,云亦要烘。
画石先轮廓,后结构,再纹理,复皴擦,此是大要。亦可皴擦、纹理、结构、轮廓,随性顺手而成,然终须胸中有物。山非垒石,林非排木。垒石则破碎,乏整体体势;排木则呆板,无万千气象;远山当有折高折远之趣;道路必为萦回曲折之态;然终不可作巧,须合于自然。勾水须流畅,不可犹豫。
点人须有神气,笔线不可罗嗦。人物必于道路、桥头、屋宇、渡口、舟楫处。不必须眉尽现,却应动态传神。划舟、闲坐、骑驴、负薪、携琴、载重,或风雨急行,或春意娴雅,当自具其意。人物勾线需简,不拘于工,与屋宇舟桥相应,与树石勾皴相离,虽相离,亦是相合处。树石、舟桥、人物、水际当力求勾皴一气呵成,不可支离,亦不可呆滞。需形神气韵自凝一体,隐隐然风气自具。
學宋画当不厌其繁,千笔万笔不觉其多。学元画要知其简,一笔两笔不觉其少。北宋充实,南宋空灵。北宋多皴,南宋多染。元人皴染俱少,唯王蒙密矣,吴镇水多,余皆干淡。
景在下当取正面,景再上当取侧面。半千亦有此语。三五棵树必有大小、高低、粗细、斜正之错落。点叶亦须有别,横竖相隔,圈点相杂,杂而不乱为佳。取其丰富意趣耳!前树宜低矮、歪斜、粗壮,有酣然意态;后树宜稍直、略高,不被前树所掩,具劲拔风神;堤柳干老枝嫩,须有飘摇态。
画扇以清雅为宜,重浊则令人生厌。景物当以少胜多,观之若清风拂面。
山水须有荒寂意。虽荒寂而山山有情(顾盼生姿、斜正就让、环抱开合、摇曳传情)。繁华热闹终非山林本意,必不为山林趣士所取。荒村野景中正有盎然生机。虽有言,平正中求险绝,却不可故为穷山恶水之险怪,“险怪态”终不可与吾之所言“荒寂意”同日而语。
石涛景有宋人意,八大景有元人意。宋人景实中求虚,元人景虚中求实。八大取意玄宰,玄宰取意子久,子久取意董、巨,皆干淡、疏松、披麻、野逸一路。亦有“二米”、吴仲圭、倪云林与之为伍,其间董其昌、“四王”有匠气,余皆潇逸。石涛取意造化,虽造景江南,其意可通荆、关,常有峭拔姿,于烟云处合于宋境。
丘壑布置如点将布阵,贵在神出鬼没,变化无穷。主峰高耸,此是要领,远山宜低于主峰,使视点能归于平视,愈远愈淡。谷中景物皆宜俯视,唯主峰宜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峰峦冈埠虽有云断,终须有连带之势,不可峰峰独立。坡陀、岗岭、山崖、峰峦、沟谷、平川、溪流、涧瀑、岩洞、一应成理,自然成文。道路、舟楫、屋宇、行人、生其上而远近掩映,机趣自在。
字须有古拙意。用笔圆熟而取意古拙,所谓熟后生。圆熟后必于生拙处用意,方不流俗。拙非真拙,乃不流于媚,不做于巧,有意无意之间得高古朴厚、率真随性之趣。
书画学习的第一阶段为求好,第二阶段为求精,第三阶段为求绝。或曰:能品、精品、神品。亦如:既知平正,方追险绝,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画者先求无败迹而好,再求布局无碍而精,复求用意精深而绝。或有无求而至时,则生妙!言语之间,终不足信。拈毫落纸,可为得。
(责任编辑:翟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