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第1380期】陆宗润:书画修复的三种观点

2015-01-06 16:03:56 张霄楠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第1379期】陆宗润:书画修复的维护古色与去污

【雅昌讲堂第1382期】书画修复的四大难题与案例

【雅昌讲堂第1383期】书画装潢的早期形式之手卷

【雅昌讲堂第1384期】书画装潢的早期形式之册页

【雅昌讲堂第1385期】书画装潢的早期形式之挂轴 

  

修复的三个观点:维持现状的修复观点,第二个恢复原状的修复观点,第三个是我提出的,部分复原。我们一张画少了一个山头,少了一个人头,少了半个人物,给它画半个人上去。其实画的人是凭推论来做的,所以我们看到是完整不是完美。而我们把一个人物补上去,把一个树补上去,把一个山头补上去以后,以为是完美的,不,它是完整的,但实际上是两个人的合作。所以真正保持一件作品的原貌就是说尽量少动手。如果你要做一些复原的操作,我们叫补色、接笔,必须要考虑有没有根据。有根据的修,没根据的不要修。我提出一个“吾随物性”。它需要怎么样,我们跟它怎么样;而不是我想怎么样,给它做怎么样。第二个是“能为不能为,可为不可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去做的,但一定要去做。比如说一个山头坏了,你去画一个山头上去,其实不好做,却一定去做。如果说一件作品是可以补的,比如说一根线条中间断了,一根直线两边可以连的,可以顺起来。如果你没有技术,或是技术差,就不要去连。就是能为不能为和可为不可为。不可为的事不能做,可以做的事情没能力,也不要去做。待会大家休息的时候可以看一下那幅字,一部分接笔把它接完了,一部分没有接。现在是维持现状的修复,就是很明显是有区分的,原作和修补的部分是有明显的区别。其实维持现状这一个世界流行的说法本身是有商讨的余地的。什么是现状?当你把作品交给我的时候,现状;我把作品打开,泡在水里面洗过以后它不是现状,我改变了现状。因为现状不好,需要改变现状,所以才需要修复。应该是维持原貌,作品的原状。

  这是在大英博物馆修的。这种往往是日本人在西方修的,是在西方工作的日本技师们修复的。

  这是一幅僧人图,就是僧人取经图,这个图全世界大概有十二三幅吧。这一幅实际上不是取经,往往我们说是印度人,是梵像。是印度人的话可能是送经吧。这也是一个顶像。日本和尚到中国留学以后,老师会把自己的一个像传给他,并且在上面写几段字,表示这个学生毕业了,回到日本去,可以开山立宗了。所以日本保留了我们很多宋元禅宗高僧的遗像。

  这是我们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像这些,以前我们说,是没有技术修。从资料角度上讲,用这个方法保存资料是很好的方法。因为资料主要是阅读,而不是总体像绘画那样艺术审美。所以维持现状的修复方法往往用在资料方面。在艺术方面,比如说这幅画,这是一个是日本江户时期江户琳派大师的作品。他是勾了金的,上面几朵花用了白粉,糊粉透到了背面。透到背面以后,如果用常规的方法修复,把背面的纸去掉,一去,颜料就没了,影响这件作品。其他老化的纸张,还有一些不上颜色的纸,把它去掉,而有颜料的纸,就把它留下。这是修复的一个过程,大家可以看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修完以后。所以大家说一张画我去裱了以后怎么失神了,神没了。一个就是说你们用的颜料是浮在表面的,被人裱了以后沉到底下去了,所以层次减少了。一张画托得好与不好,关系到一张作品的生命。特别是工笔,如果水分一多,线条一糊的话,产生朦胧感,但其实是坏了,不是朦胧感。所以一件作品的修复,不仅仅是按照程序去做,而是要读解这件作品,去理解这件作品。要知道作者怎么画的,他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去画。之后考虑我用什么方法,使它变得更漂亮,更好。所以审美的眼光比技术更重要。

  

这是于右任的一幅字,是台湾故宫的,不知道遇到什么东西变成这副模样了。后来我查了,结果呢,它浆糊里面放了石灰,石灰干了以后把画弄坏了。所以这原来不是白的。这是经过修复以后恢复原样。所以每件作品生的病都是不一样的。刚才说维持现状的修复。下面说复原的修复。

  这幅李可染是澳门的一个藏家藏的。他是从李家家里买的,交给一个师傅去裱,裱完以后变成这个模样。他跟他说对不起我裱坏了。其实这件作品被人家剥去了一半纸张,就是变成了两幅。右面就是我修复以后的。大家可以看到么,那几个木桩地下都是坏的,都是损坏的。身体也是损坏的,一条腿有颜色,一条腿没颜色。这两个手臂都没颜色。为什么说他没颜色呢,因为李可染这个秋趣题材画了好多,根据其他图他一定是有颜色。根据这个给他进行复原。这个部分是我根据这个,根据他画册上面给他将补不了一下。这个人物我补完了,那个草帽也修完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复原,复原不是凭你想象的去涂,如果找不到李可染的秋趣图我也不敢动,因为你没根据。这就是说有一些技术很高超的,一张画可以变成两张的,这是盗窃,这是强盗的行为,比偷更坏。他毁了一件艺术品。这是一个局部。从局部可以看到很多纸张已经没了。偷这张画的人往往大部分在自己手里的,一部分给人家的。我还遇到一个伊秉绶的,伊秉绶的一幅字,大字,多少钱,180万。回去以后款被挖掉了,只留一个印章,大文字也被剥完了。所以现在好多藏品不愿意轻易拿出去修。那个人在中国是很有市场的,当年广东人劝我回来说,某某人两个老婆三部宝马三套别墅,你为什么不回来。我说我回来赚不到钱的,真正的修复花时间的,花精力的,是赚不到钱的,除非你干坏事。干坏事不能干。这些就是我们挂在这的一幅。

  又回到说部分复原,刚才说维持现状,第二个是完全复原,第三个是部分复原。第一个文字大家看到有头有尾的,中间减少了一段,我们就把它修补了。而像那个“乃”字,无论如何没法修的。如果说黄丹书先生他自己活过来,他也接不好这一笔。那怎么办呢?与其弄坏,不如保持现状。所以这张作品,“变”字也没动。这笔也没动,“米”字中间也是坏的。但总体上我们会有整体的美,所以我就是求的一个完整的美。所以是追求一个最大公约数,而不是通过这件作品摆弄自己的技术,摆弄自己的才能,不是那个。它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所以核心就是“吾随物性”。第二个,可为不可为,能为不能为。我相信这一笔我是能为的,但这一笔我是不能为的。谁都不能画得好。那么修复一件作品呢,第一就是恢复它总体的美,把这件作品保留下来,恢复它的艺术审美的价值。这就是部分复原,能复的复,不能复的不要去弄。与其毁掉,不如让它存在。这件作品大家等会可以到那去看,前面都看到了,至少五百个破洞,大家看的话,我想已经看不到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技术。所以做书画修复这一行,有时候有人要问陆老师你修得很好,我跟他说所有东西都不是我的,是我们老祖宗的。我就像大海的边上捡了很多贝壳。它有很多贝壳,我捡了一些把它组合起来,又捡了一些把它组合起另一个模样而已。我们祖宗太伟大了,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发明的东西。只有你们搞艺术的可以创作,我们不能创作,我们只能是保守,保守是我们的本分。这张图版可以看到完整的一件作品。这是嘉靖时候的一件作品。人物脸部已经坏了大家可以看到,右下方第三个图版,没有画线条。但让你得到一个整体的感觉。所以尽量不要动手画线条,线条绝对画不好。只能哄哄人的眼睛而已。所以自己要明白,没有画线条。所以就是求得一个最大公约数,在艺术品的鉴赏和科学保护方面进行一个平衡。艺术鉴赏不是说画了以后完整了就是完美。不,完整不等于完美。有时候完整的部分相反变成一个缺陷。这是一个画修复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很残破。最后那个印章没去修。告诉你们印章是能修得好的。修印章只要有标本,在电脑上做个假印章,很好弄的。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把印泥调好。

印泥往往是50年变一次,实际上不到50年就变一次。印泥,往往干了以后就丢掉了,不会重做。重新做印泥的话,加油,一加油又变成新的。所以你要研究印泥的话,唯一的方法,买印谱。印谱是没被折腾过的,在字画上面都被洗过,被弄过,不是原貌。而印谱,它是一本书,放在函套,难得打开几次,所以它是印泥的标准品。由此为了修这一个收藏印谱。你不知道自己修复的对象,没法瞎弄。先说做旧,以为弄点脏就是旧。脏和旧两码事情。明朝印泥最漂亮,无可比拟。明朝的印泥、明朝的墨,后人是没法达到那个程度。当然你要把它修复要把它修好的话,还是有办法的。刚才说了,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要你寻找方法。真要给你修,我可以把半方印章给你修好了,把另外半方印章给你配上去,看不出修过的。所以不存在要调一个明朝印泥的感觉,不存在。明朝的印泥在画上面是有变化的。

  这么一个过程就是玩,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玩。这个工作非常枯燥的,你工作10年还是一个小弟弟,没人会理你。工作20年差不多会独立工作,独立做。所以你要守得住10年,你要是守不住10年的话,就没有前途。那么怎么守过来,在当今运作这么快的时代,我们怎么坚持一个行业。我的方法就是说傻傻地跟,在跟的过程中发现一条路。到时候说没路了,踩一条路,就有路了吧。天下本来就没路的,是给人走出来的。你在中国走过,到日本走一条,日本走过以后再回到中国,天下都是路。一个人一辈子干一件工作可能是很蠢的,有很多人说走不出。你能坚持的话一定会成功的。

  粘合剂。现在机裱用的化学品,各种各样的,其实最安全的是浆糊。其他的都有危险。日本人用的是后面这个,叫布海苔,是一种海藻溶胶,类似于我们说喜之郎果冻那个东西。后面是几个比较,一个是石花菜,为什么特意写了石花菜,因为我们这推广过石花菜。我在某一个博物馆的网页上看了科技成果以后,特意在台湾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张照片,它将来如何。我们修复这个工作不是为了当下,而是为了将来在修复。站在当下面对未来。我们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材料,都承担一个历史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只要有一个高度的责任感,那么你会发现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寻找,时间过得很快,我一直泡在日本,当北大请我讲课的时候,38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过了38年,他们发现有我这么一个人在,请我到北大讲课。那次我跟院长说:你请我讲课,我是中学文凭。他说到你这个份上还谈文凭吗?!所以北大的学生,这一位就是我北大的硕士学生。这就说明一个人只要埋头苦干,总有一天社会会认可你的。不要着急让社会认可你,不要着急地赶快让我赚钱让我发财,没这事的,除非你有个好爸爸。我说你要好爸爸,爸爸把我养大了就是好爸爸。你们说的好爸爸,我来做。一般说好爸爸就是给儿子房子弄好了,车弄好了,存款弄好了,全安排好了是好爸爸,对么?养大我们就是好爸爸。你们说的好爸爸,没关系,我没有,我来做一个,对吗?所以人认准一条道,就要不停地往前走,不要管别人。

  

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浆糊。用镊子做了一个圆形的,这个秀什么呢?就是告诉你们,我不再是传统的浆糊,也不是歪门邪道的化学品,我们做的浆糊弹性多好,看到了吗?当卷的时候随你卷,当打开的时候,“嘣”弹起来。这是一个进步。这些进步就是来自于一点一滴的每天每月每一年积累,跟很多朋友去往来,然后慢慢地做研究。而我喜欢往来的,不是同行。同行在一起那不成。跟不同行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很多智慧、很多启发、很多帮助。

  这几种粘合剂涂布以后,甲基纤维素是化学品,台湾从1965年到现在,至少毁了300张画,就是用甲基纤维素泡过了。所以他们修过的画全部是塑料片,将来全部会毁掉的,现在还在继续。第二布海苔,还有石花菜。布海苔是日本用的,石花菜是我们故宫推广的。淀粉浆糊,就是我们刚才看到柔软性很好的那个。当你把几种淀粉混合起来调的时候,它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不要简单拿一种淀粉去调,不同的淀粉是有不同的性能的。为了寻找这个比例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去寻找什么样的比例是最好的,哪几种是最好的。什么叫好,刚才看了,有弹性的,浆糊有弹性的。它具有随和性和亲和力。天然的淀粉,如果不成,将来还可以重新再修复。这是一个几种材料比较。石花菜表面看污染最大。而真正把画毁灭掉是甲基纤维素。它是塑料、塑胶,是树脂。台湾现在用这个,所以说台湾故宫的画将来会毁掉的。这个话总有一天要有人来说。写过文章他们不理,照样用。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