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后网络艺术(Post-Internet art)的风险

2015-01-07 09:39:45 Brian Droitcour / 陈颖编译

  

  DIS的在线项目“Competing Images: Art vs. People”(2012),一个模特在艺术家Katja Novitskova的作品“Innate Disposition”(2012)前劈叉。

  我认识的许多人都觉得不好意思大声说出“后网络”(Post-Internet)这个词来。但是大多数用来描写当代艺术的语言也都是这样,而“后网络”总是能高效率地完成这种艺术评价的工作,于是人们还是在不断地使用它,管它尴尬与否。“后”这一部分让人联想到一种历史意义的氛围,联想到先锋派们留下来的衣钵;而“网络”则提供了社会关联性。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赋予了艺术一层薄薄的理性元素。

  这个词语近来出现在了许多环境中:比如Frieze艺博会上的一次演讲,纽约MoMA里的一场论坛,美国大学艺术学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的一次座谈会。与“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新几何”(Neo-Geo)不同,“后网络”避免了那些像是对其所指作品进行了形式描述的东西,仅仅只是暗指了一种模糊不清的当代的情况,以及在数字技术时代的艺术创作理念。

  玛丽莎·奥尔森(Marisa Olson)、吉尼·麦克休(Gene McHugh)、阿蒂·维尔坎特(Artie Vierkant)和少数其他作家在描写近几年来网络技术是如何改变艺术创作的时候做出了真诚的努力,并且使用“后网络”来总结了这些发展。依据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自己的创作过程,对这一术语的发明起着重要作用的玛丽莎·奥尔森(Marisa Olson)并没有将“后”太过置于社会历史中:她只是在使用了网络之后开始创作艺术。作为网络文化的参与者,玛丽莎·奥尔森(Marisa Olson)建议独特的方式应该屈服于艺术创作。吉尼·麦克休(Gene McHugh)对界定这样一个时代更感兴趣:在其中,互联网不再是程序员和黑客的领域,而是演变成了那些对电脑没有特别兴趣或认识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如今“后网络”的广泛使用使这些作家的文字含混不明了,艺术评论的模糊的神秘感取代了它——我认为这是这个术语的自我严肃性决定的,尽管曾经它的使用是出于好的目的。

  无论人们对其是喜欢、讨厌还是持中立态度,如今似乎所有人都知道“后网络”的含义,但是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它。“当我看到它时,我就知道了”——就好像色情片一样,对吧?这并不是一个糟糕的类比,因为后网络艺术对艺术的所作所为正是色情片对性的所作所为——以华丽而庸俗的方式表现它。我想要提出的定义便强调了这种处理的敏感性:当我看见为装置镜头创作的艺术或是表现为艺术的装置镜头时,我就知道后网络艺术了。后网络艺术是创作一些在网络上看起来不错的作品:在画廊纯粹的白色空间里、在明亮的灯光下拍照(浏览窗口的大片白色区域加倍了这一效果),为高对比度和色彩过滤。

  后网络艺术的支持者也许会说真正重要的不是画廊,而是给作品的镜头,像是在摄影师工作室里呈现的镜头。然而摄影摆拍通常会掩饰或是改变拍摄的环境。后网络艺术维持白色空间以利用其影响力。支持者们也许还会说后网络艺术批评了作品图像在网络上传播以服务艺术市场的方式。但是除非艺术家做了什么来让作品的记录显得奇怪,或是强调了作品线上线下的差异,否则很难让我相信这其中有批评的元素存在。

  未完待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