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人物】王风华和他的中国城市

2015-01-12 08:32:20 刘爽

  王风华在其个展海报前

            王风华在其个展海报前

  2003年开始,王风华进入城市绘画创作。每年完成一个系列和关注点,至今十余年,已经完成了13个系列。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并被明星蔡康永、作家候文永、藏家余德耀等收藏。

  在西安这个古典之城生活创作,表现内容为诸多中国城市,王风华的视野和指涉却不是那样简单。他的创作意图有话可说。

淡物质艺术团体

   淡物质艺术团队

  关于“淡物质”

  说王风华之前先来说说“淡物质艺术”。这次见到王风华,在他航天城敞亮的工作室内。一栋略旧的办公楼三层,是王风华和“淡物质艺术团队”的工作室,上千平米,共7间,大小不一,却同样独立安静,光线良好,是做画室的好选择。他们在此创作一年多了,不久后,即将进行首次集体亮相展。说起来,这算是西安第一个当代艺术团体。他们是朋友,多为高校教师,之前都在东郊纺织城艺术区混,后来,纺织城不可逆转成文化商业区域,命运如同798。艺术家们纷纷撤离,而他们7个选择了同样离市区有些距离的航天城。

  谈起“淡物质”名字来由,王风华给出了三条。其一,艺术家们的创作地点在航天城。而在天文物理概念中,“淡物质”是光冲破黑暗的一瞬间所产生的物质形态,介于黑暗和光明之间的状态。西安的当代艺术恰如冲破黑暗的那束淡物质,隐喻大家对先锋艺术的追求;其二,7人中,大家的姓氏分别为董、杜、王、周,首个字母的缩写刚好是“淡物质”;其三,今天不懂艺术的艺术家太多,多为追名逐利,而“淡物质”有淡泊物质、专注艺术本身之意。

  “淡物质”不光关注自我,而会和国内其他城市和日韩甚至国际上的艺术家对话,用艺术的方式来关注社会。西安从80年代初期就产生了现代艺术,90年代逐步转型到当代艺术,而直到今天,人们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依然是表象和陌生的,认为其仅仅是另类猎奇,“淡物质”希望改变这些。一个健康的艺术品该是其观念性、艺术性、心理性、甚至材料性的综合水准,而健康的艺术形态该是当代、传统、现代并存的。而当代艺术的重要性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如果你拒绝了当下,你就拒绝了未来。

  “淡物质”已经埋头创作很久,一直未面对公众,就是想等每个人的学术水准提升之后再亮相。而现在,是时候让大家检阅作品了。当然,在此,我们可以先公布下他们的名字:王风华、王英、周卫华、董健、杜峻岷、王超、周超伟。他们的作品除了油画,也有影像、装置、新水墨等。

  作为“淡物质”的代表艺术家,王风华个人的创作历程也愿意被解读、被众人熟悉。

机场路

《机场路》 150x200cm   2006年

立竿见影

《立杆见影NO.29》  150x200cm    2009年

蓝色隔离

《蓝色隔离NO.3》 150x200cm   2009年

  关于2003年

  王风华的创作在2003年是个分界点。

  2003年之前,其创作可以被称为现代艺术,画些抽象画、野兽派风格作品、带有观念性的一些小作品。更早之前,作为70初出生的艺术家,西安美院油画系的传统教育也仅仅教会了技法,画面全是关于风景、人物之类的写实。而当代艺术启蒙是大学老师张国龙先生(现任央美教师),他旅居德国,给王风华带来了巴塞利茨、基佛、塔皮埃斯等艺术家的理念,不定期到张老师那里看幻灯片看录像,讨论西方艺术现状,让王风华了解了另个世界: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大变化,不是念大学后就一生这样搞古典写实。纵使传统的功底让其在1994年获得留校任教资格。张国龙先生的启蒙让其画了8年抽象绘画,主题依然是跟中国有一定关系,关于山水等题材。

  2003年对王风华是极其重要的,这一年,他去了英国,在那里呆了半年时间,试图找到一种东西属于自我图式。结果,一无所获,能想到的模式,别人都已经做过。在7月份飞回北京之时,惊醒了王风华的创作视觉。那时人潮拥挤、男人们裸露着肩膀,王风华突然觉得如梦幻般陌生,与凉爽洁净的伦敦分外不同。王风华诧异:我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吗?原来还一直以为很正常呢。带着困惑,他将行李寄回西安后,开始了中国城市的观察。从石家庄到上海到杭州,走访了好多城市,拍了好多照片。惊觉中国的城市太有特点了,而这个特点就是没有个性,千城一面。于是,王风华开始画这些城市。

夜隔离NO.4

《夜隔离NO.4》布面油彩  150x360cm  2014年

城市肌理

《城市肌理NO.8》 布面油画   150x360cm  2013年

油NO.6

《油NO.6》 100x13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关于“千城一面”

  2003年,王风华开始了他的城市绘画。他画那些墙壁、隔离带、玻璃幕墙、机场公路,看不出是哪里,不带辨识度,而这就是中国城市的现状。城市如人,人们的现状亦如此。城市处处在拆迁,那些蓝色隔离、二手砖,记录着现实。

  为了加强对中国城市之了解,王风华更频繁飞往西方,去巴黎去柏林去威尼斯去印尼去非洲去阿姆斯特丹去罗马,发现,只有中国的城市完全被格式化,没有表情、没有性别、没有风格,画下来,你说它是哪里都可以。而欧美的很多城市完全不同,就像人,每张面孔不同。即便去台湾日韩,也没有和我们一样。而我们生活在其中,却对自己环境全然不知甚至麻木。于是,王风华开始用绘画、图片、VIDEO来记录这个时代。并质疑着: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014年是王风华城市绘画创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围绕着中国城市主题,他画了两百多幅作品,这些画基本都是他眼中的中国城市景观,这十年,也正是中国城市扩张和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目前完成有13个系列的创作,包括“城市故事”、“阳光和角落”、“朝朝暮暮”“在路上”、“我的城市”“立竿见影”“大玻璃”“蓝色隔离与夜隔离”“城市肌理”“油”等。基本都是每个人今天的视觉日常,都是无人的风景。画面背后的问题却不言而喻:土地、拆迁、污染、外来人口、雾霾,这些城市病,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一直成为中国城市人的生活主题。这也是王风华城市绘画的创作意图,更有其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态度。其批判性不言而喻。

  “千城一面”是王风华中国城市绘画的批判点,是艺术的深度。

  关于明星藏家

  2006年的时候,台湾人陈冠宇打算开画廊。他到西安美院找到了王风华,侃侃而谈他的诸多作品,并陈述他的签约模式。这个华尔街出身的金融家,很快以其优质的谈吐优秀的素质打动了王风华,成为他的签约艺术家。而,陈冠宇还有个身份,是台湾著名娱乐公司的老板,其旗下艺人有蔡康永等。

  很自然,王风华有了台湾的展览,有了这些明星藏家。其中,蔡康永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看王风华的画,我常常是痴迷的在看:是什么存在于他画的景物、和我这个看画者之间?我后来发现,我是在看王风华敷在各种工业建材表面的那层、透明隔离霜一般的空气。我们被隔离了,我们也从来不出现在画面里。王风华描绘的建筑物不需要我们,我们不是这建筑物存在的原因。所以王风华的画才完成了这么明亮、却完全豁免了情绪的,不期待融化的凝结。

  而在其他国家,王风华也有自己的签约画廊和经纪人,他的视野是国际的。

  至于王风华和他的中国城市绘画创作会持续到何时,是需要时间给的答案。

(责任编辑:干海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