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清凉寺墓地:沉睡数千年一醒天下惊
2015-01-14 10:51:46 孟苗
芮城清凉寺墓地数以百件的随葬礼器在地下沉睡了4300多年之后,2003-2004年,经过山西省考古所一年多来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一段史前文明的面纱,并以其独特的考古发掘成果,及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的随葬礼器和不可估量的考古价值荣列“2004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完整的陶罐、玉石刀、玉琮、玉璧和气势恢宏的262座墓葬形制,轰动海内外,引起考古界的极大关注。这些深埋于地下数千年的遗存,正好让考古学者串接、佐证了我们关于历史的猜测,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华夏文明看山西”的历史文化、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
古玉初现:芮城清凉寺墓地揭开史前文明面纱
芮城清凉寺墓地属于寺里——坡头遗址,该遗址位于芮城县东北部,东南距县城约20公里。遗址最早发现于1955年,1965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金鸣说,1984年,寺里村一农民家的一孔窑洞突然坍塌,清理塌土时发现玉器竟达数十亿之多。因此,寺里村土里埋有玉器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1986年,3个文物盗贼来到寺里村,一个月时间,共挖出近百件古玉器。后来,运城警方将其一举抓获,追缴回玉器64件,其中47件被认定为完整或比较完整的珍贵文物。据统计,清凉寺一带出土的玉器被逐次收存于芮城县和省博物馆的共有80余枚,其中有琮、管、环、璧、钺等礼器。1997年,这批馆藏玉器在陕、晋、豫三省古代玉器精华展中一亮相,就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03年秋冬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里考古发掘。
史前墓地:出土的玉石礼器震撼学术界
2003年秋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赶赴芮城,对清凉寺——坡头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考占发掘。在考古工作者细心发掘与清理中,几座墓穴初显端疑,且穴池里的白骨仍在,在一些墓穴中,他们又发现了玉石器,这些玉石器和原先警方收获回来的玉石器基本一致。这次小规模试掘共发掘清理出30座墓葬,收集到近20件玉石器。考古专家推测,此遗址应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墓地,距今约4300年至4500年。更惊人的发现是,这还只是古墓葬的一小部分。据初步探测,墓地总面积大约在5000平方米左右,是一处大型墓葬群。
山西省考古工作人员在2004年3月至11月对清凉寺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262座墓葬惊现于世。墓葬群整体排列有序,南北成行,东西成列,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全部开口在表土层或垫土层下,有大、小两种类型,两种墓葬形制、年代有别。小型墓葬一般长约2米,宽仅0.5——0.8米,深约半米左右,个别墓葬揭去耕土即现人骨;大型墓葬宽约1.3——1.8米,长约2.3——2.6米,深约1米多,部分墓葬深达2米以上。墓主人均为成人,也有部分葬式比较特殊,骨骼上一般均涂朱红,有的墓葬在整个墓底均撤一层红色,据考证“尚红”是当时的一种葬俗。大部分大型墓均有熟土二层台,这些墓葬应该有葬具,但没有保存下明显的痕迹。大墓中有一半以上有小孩殉葬,显得地位高贵。在所发掘的墓中,有随葬品的墓葬约占1/3,最多为精美的玉石器,随葬玉石器的数量从1——12件不等,器物质地和形制也有很大的区别,放置的位置有头部、臂上、下腹部和其它位置。玉石器的种类较少,最多的是玉璧、玉环、石刀、玉石钺等,其它器物还有玉琮、石斧、小玉饰等,多为礼器范畴的遗存。此外,还有骨簪、兽牙、蚌饰和猪下颔骨等,这些均发现于大墓中,且不普遍。
2004年,清凉寺墓地调查报告在《古代文明》一书发表后,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薛新明说,墓葬存在明显的打破关系,综合地层上的证据,可以以较大型的墓葬为准将清凉寺墓地的主要墓葬划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其中大型墓葬排列整齐有序,应属同一个阶段、同一个部族的墓地;被这些大型墓葬打破的那些小墓是早于大型墓葬的另外一个阶段;此外还有少数打破大型墓的小墓属于墓地最晚阶段。
墓葬形制:为史前文明研究带来曙光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墓穴集中于一处?墓葬群的主人是谁?清凉寺大型古墓群,可否认为是舜部族在运城活动的佐证?该墓地代表的部族与文献记载中的部族能否对应?墓地中三个阶段的的墓葬是否为同一部族?人殉现象和一些特殊随葬品的存在到底说明了什么?墓葬群中有一座大型墓穴,墓主人手抓一精美玉琮,置于腹部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礼俗?薛新明说:“该墓地所处年代正是史前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且中原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大规模墓地还是首次发现并发掘。因此这批以随葬玉石器、葬制特殊而引起学术界震撼的遗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该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将促进考古界对以前一些认识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是我国古代文化起源及其与此相关的学术课题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发掘。”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