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室加减法
2015-01-15 09:01:48 黄晓怡
小洲村、红专厂已不是他的“菜”
艺院空灵地、东山老洋楼才是真爱
说起艺术家的工作室,文青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洲村,那里曾经是小众艺术家的天堂(可惜近年被飞速的民居加建改建给毁了,至少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也有人立马想到红专厂等近年在广州遍地开花的艺术基地,但人流太多且商业味渐浓,也让喜欢宁静创作的艺术家逐渐退避。
我们不妨打开一下脑洞,谁说画家的工作室必须是遍地画,到处沾满油彩?画家车建全的工作室就十分“空灵”,连多一张画纸都没有;画家卓莹的工作室却是藏在东山口老洋楼之内,温馨得像家一样;大胆如雕塑家彭程,索性把工作室建在莲花山脚,硬是把旧厂房改造成两层展厅。
工作室的设计必须做“减法”
★工作室拥有者:画家车建全
★地点:海珠区广州美术学院内
画家车建全的工作室深藏在老美院家属楼内,与古朴的老褐色外墙不同,内部设计雅致,空旷的环境跟他的画作中的“空灵”意境一脉相承。环视一番车老师的工作室,除了必要的作画工具之外,其他装饰品寥寥,只有唐代的侍女、日本手作人的陶瓷猫。暮色降临后,待在空旷的工作室里,风撩起白纱窗帘,还能隐隐约约看见外面长满树叶的树冠,一派诗意。据车老师介绍,他对景致要求较高,还曾在北京工作室的小院内种过近200棵竹子。
在工作室中央摆设了车老师描画庐山山顶的旧作,画面飘渺空灵,在山顶湖上,波光粼粼中若隐若现地露出小亭一角,水雾飘渺的水面上如仙境一般,而追求完美的车老师,最近更把略显锋利的波纹修饰得更加柔和一点,“初雪后的庐山,大雾初起时候,那才是最美的时刻。”
整个工作室都让人感觉很“空”,只有一个地方给人密不透风之感,就是由10万张影碟组成的“影碟墙”。车老师按照电影史的方式收集了这10万张影片,每一张背后有一段收集的故事,电影《两生花》的音乐原声碟就是在电影上映期间,他在法国花费两个月时间,走遍大小影碟店才找到的心头好。
设计理念
画画讲究留白,工作室也是
如果要探究车建全工作室的设计理念,这便和他的作品风格密不可分。“艺术作品讲究适当留白,工作室也要相当的空间给艺术家思考,而工作室营造出来的意境也能养育作品。” 工作室设计由他亲自操刀,和他的作品一样,给人空旷、宁静之感。
之所以尽量追求空白,是因为几年前在北京工作室遭遇的经历。当年因不断买东西,杂物逐渐淹没创作空间,连画画的空间都被占据,后来车老师决然把收集品都送人了。近年,车建全不断为工作室做“减法”,把每次旅行收集到的工艺品都送给热爱艺术的朋友,他淡然说:“没有任何东西能真正属于你,这些东西不过是相伴你走过几年罢了。”
车建全收集了10万张影碟
对话
如果作品不能感染人,那是画家的力量不够
新快报: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幅作品花费了多长时间?
车建全:是之前在北京工作室时,曾经花了3年多时间完成《渔村小雪》这幅作品。这是根据宋代绘画作品转译的一次实践,表现了古代渔村在初雪时刻的辽远气息。
新快报:这幅作品在2014年秋拍中拍出了广州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车建全:这幅作品在拍卖前已经被藏家收藏了,这次拍卖与我没什么关系。要看一个艺术品价格贵不贵,主要看这个作品是否艺术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其作品和视觉语言是否对艺术有贡献。
新快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艺术似乎是一个太高雅的东西?
车建全:我认为没有高深的画,好的作品对观看者的知识和背景不会太严苛。如果一个妇女在博物馆中对着一幅画开始流泪,就证明这幅作品能感动人。如果普通大众感受不到作品中的力量,艺术品不能感动大众,这说明了这个艺术家的力量不够。
不能搞展览的旧厂房不是好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者:雕塑家彭程
★地点:番禺莲花山附近旧厂房内
有的艺术家享受孤独,有的艺术家却喜欢呼朋唤友,把工作室改建成一个艺术交流空间,金属雕塑艺术家彭程便是如此。他的工作室在莲花山附近的一间旧厂房内,彭程和朋友们在一年前相中这里,并进行了多次改建,挑高的建筑也适合占地面积较大的金属雕塑展览。两层楼高的旧厂房打造成雕塑展览厅,混进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展览架边上的竹制桌椅,背后一棵大树,有几分旧时文人驻足喝茶的意思。
工作室正在展出彭程和学生们的作品,“鼓励学生多多动手创作,要找地方放作品,完全可以放我这里。”进门可见的一群金属鸵鸟,就是一位热衷鸵鸟作品的女学生得意之作。工作室内收集了彭程多个代表作品,包括《新竹林七贤》和春夏秋冬系列雕塑。在总长8米多的春夏秋冬系列作品中,用金属焊接的技术再现了彭程记忆中的村庄四季景色,全系列作品不见一个人物出现,但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却能让观众猜测缺席的主人公不过是刚好出门不在家而已。
设计理念
二楼打造成居高看展的吧台
彭老师的工作室被同行认为“可以排上前几名的好工作室”,不少慕名而来的朋友经常在工作室中举办交流活动。据彭老师介绍,二楼的空间还将打造成可以居高看展览的吧台,“工作室不像是店铺设计,可以一蹴而就,要一点点修整和打磨,就像是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
彭程工作室全景
对话
将古代低层文人琐碎事做成动画片
新快报: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彭程:艺术家创作灵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突然出现的人事物激起的灵感,一种是由多年的积累,厚积薄发而来的,我是属于后一种。例如春夏秋冬系列,很多是我童年生活的所见所闻,而《新竹林七贤》创作的灵感,就是想把被神化的人物拉下神坛,探讨一下他们作为人这个本体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经历的事情。
新快报:除了金属雕塑,会不会考虑创作其他形式的作品?
彭程:近几年,我一直在构建一个关于古代低层文人的故事,讲述一些他和儿子生活的琐碎瞬间,我已经画了大量的手稿,考虑做成动画片形式。
工作室应该是“泄压空间”
★工作室拥有者:画家卓莹
★地点:东山口逵园艺术馆内
2012年,初次到逵园艺术馆做个人展览的卓莹,对这栋充满时光痕迹的老洋楼一见钟情,无论是红绿相间的地板砖,还是会发出声响的木板楼梯,都打动了充满童心的她。在展览后,她便厚着脸皮询问逵园艺术馆总监,是否能在逵园楼上拥有一方创作空间。无疑她是幸运的,她顺利成为逵园的驻馆艺术家。
采访卓莹的时候,记者发现,其实整座逵园都是卓莹创作活动的空间。在和记者打过招呼后,她便在二楼咖啡厅学起煮咖啡,活泼地感慨自己老学不会,一转身便又上三楼继续画她那未完的故事。几乎每天泡在工作室的卓莹,每次便是以一杯咖啡或者可乐开始一天的画画。
这个极为简单的工作室却被卓莹认为是“一个泄压的地方”,“无论在外面遇到多不开心的事情,只要我拿起画笔,心情就突然轻快起来了”。以传说、寓言为灵感,卓莹热衷在画布上自编出天马行空的新故事,各种繁复的细节一齐涌进了画布,“我自己也觉得越画越密了,但是画细节这个方法或许是我自己一个泄压方式。”
设计理念
“工作室要小温馨,红专厂不是我的菜”
当小洲村、红专厂等地成为独立艺术家的热门集聚地,卓莹便清楚知道大型厂房改建的工作室并不适合自己。对温度要求严苛的她,对工作室第一条件是必须有空调。“温度要适宜,我的长发能服帖地披着,周围安静,这就是理想的工作室。”
追求简约的卓莹认为工作室提供工作台、休息沙发、颜料架、书架,其他工作的趣味就要自己细细挖掘了。工作台上铺着一张尚未完成的手稿,阳光从百叶窗穿进,散落在人物的脸上,随着一日时间的流逝,阳光发生转移,投射的阴影或长或短,似乎把画作的故事也变得生动起来。“曾有朋友建议我拍一个相关的视频,看看一天的阳光变化应该也是很好玩的事。”
卓莹工作室的露台
对话
热爱抠细节的寓言幻想家
新快报:你的创作灵感主要是来自什么地方?
卓莹:在大学期间主要是来自寓言、童话、传说等,之后学了动画,因为专业的影响,开始编故事。我的画作里经常会出现太阳和月亮,故事是说太阳和月亮都是海边的两个小孩,太阳是女生、月亮是男生,男生不断追逐女生,却是永远追不上,当月亮感到寒冷又劳累时候,太阳就出现给月亮一点温暖。这就颠覆人家常常认为月亮是女生,太阳是男生的想法。
新快报:那你是一个高产的艺术家吗?
卓莹:我画一幅画比其他艺术家慢很多,因为我会不断画细节,根本停不下来,画面很少有留白的地方,我画得最久的一幅画就要六七个月。
(责任编辑:韦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