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追梦?这是一个问题
2015-01-15 11:08:41 未知
原标题:艺术与商业,站在天平两端?
陈晓东作品。
在生存与自己热爱的事业面前,很多青年雕塑艺术家觉得无力。在商业与艺术中间,他们一直在挣扎中,在两者间摇摆不定。
记者 叶子申
仿佛是一个定理:崇尚艺术与商业利益,两者似乎永远都处于天平的两端,无法靠近。一旦靠近,很可能“变了味”。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尽管部分青年雕塑艺术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实际上,多数人并未能如愿坚守,他们挣扎在纯艺术与商业之间,常常找不到方向。
A
艺术家:
“我肯定爱钱,但不想被钱绑着走”
2000年,王坤昭厦大毕业后,曾与几个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成立“厦大环境艺术研究所”,从事环境设计工作。但在接洽业务、合同、方案、施工的过程中,王坤昭开始疲劳。
“我不喜欢坐在电脑前没完没了地设计、后期制作。而且通过手来创作,更符合我的性格。”王坤昭说,他怀念雕塑给他带来的自由。2010年起,王坤昭拒绝了所有的商业作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由创作上。“我肯定是爱钱的,但不想被钱绑着走。”
另一位来自漳州的雕塑家高翔说,毕业后,他一度做起雕塑艺术家的梦,后来才发现一切并不顺遂。“由于我没名气,往往接不到单子,日子过得很拮据。”
“我在专业上是那种很抠的人。即便我赚了你的钱,但你一定要接受我作品中好的东西。你说要改哪里,我会觉得你不专业,会跟你争论。有些客户经常拿自己的不懂来说事,当你什么名气都没有,他们把你的艺术看成一文不值,这是最累的事情。”他说。
但为了生存,高翔只好向现实屈服。在过去两年间,他高产了很多商业作品。“我会做很漂亮的东西,把我最好的手艺体现出来。”高翔无奈地说,但如果从个人作品来讲,我会坚决反对在上面署名,“因为这不是我的作品,只是产品而已”。
当然,现实困境的另一层面,还有不断高涨的租金。陈晓东说,如今,厦门岛内的文创园租金很高,每平方米基本上都超过50元,而雕塑工作室需要的空间较大,经济效益没那么快突显,入驻文创园区对他来说“太不划算”。
王坤昭作品。
B
大众:
对雕塑概念不清,易与陶瓷并论
困扰他们的还有艺术市场大环境的严峻。本刊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国画、油画、瓷器、玉器等艺术品,雕塑收藏可说是大冷门。
“在国外,雕塑作品的价格是油画的两到三倍,雕塑的成本和制作工艺要比油画复杂得多。但在国内,同一级别的雕塑家和油画家,油画的价格是雕塑的10倍到100倍。”高翔说。
高翔坦言:“一件雕塑作品要成品,需艺术家精神、体力、金钱、时间的大量注入,每个环节稍有不慎,都可能心血付诸东流。”高翔说,但国内目前市场普遍雕塑品报价或最终成交价都陷于“比成本价略高一点”的悲惨局面。据透露,在广州,1万元甚至6000元就可以买到一件青年雕塑家的作品。“很多青年雕塑家都是靠理想的支撑在创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说:“一些中国雕塑家创造力确实比不上油画家和国画家,一些老一辈的雕塑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政府工程、城市雕塑上,很少或根本没有人进行具有艺术价值的个人创作。”亚洲雕塑家协会秘书长胡杰风也坦承,近20年来,受城市雕塑工程建设的利益驱动,中国形成畸形的“业务作品”模式,为数不少的所谓“雕塑名家”只有工程作品,欠缺艺术作品。他认为,“好的雕塑作品不但具有美,还应该有创意”。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广州市美协雕塑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学军认为,在中国传统的美术启蒙教育中,雕塑是被一笔带过的书页,长期形成了大众对雕塑概念不清,很容易与陶瓷和民间泥公仔相提并论。
蒋晟的佛像作品。
青年雕塑家作品未被“热炒”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 “让雕塑成为一个独立的表现思想,能放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特别是室内空间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审美的载体,这在中国还没形成审美传统。”
但他认为,国内雕塑收藏的市场潜力已经在被发掘,以后会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眼光的进步,国外很多流行资讯被逐步接纳。这对雕塑收藏而言,是个利好。另一个方面,正因雕塑市场不像国画、油画、书法那样已经属于饱和状态,没有被炒热,市场空间反而更大。”
“很多优秀青年雕塑家作品的价格远远没有到位,价格都还比较低,所以现在应当说是收藏雕塑最好的时期。”吴为山说。
厦大艺术学院的林春说,在北京,部分青年雕塑艺术家的作品销售开始抬头,购买对象多以白领为主,价格多在5万元以内。据相关数据显示,定价在5万元以下的作品,成交率在86%左右,1万元到2万元占22.1%,2万元到3万元占18.6%,10万元以上是4.6%。
吴为山还指出,中国的富二代已经接班和崛起,这群人有才干、有资金、有留学经历,雕塑艺术品有望成为他们品位的成功标志。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