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良丰谈写生:万石岩中搜奇峰 九鲤湖畔法自然

2015-01-15 15:12:25 未知

  写生

  

林良丰所创作的九鲤湖画作。

  文/林良丰

  我最初有关写生的记忆都来自前人的书籍。

  “尊受章”是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的人对自然感知的重要性,我读他的画语录时,更为他的“山川章”所激奋,其中,“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句,就是在这一章节里提出的,激起我行万里路的豪情和实践。

  万石岩中搜尽奇峰

  明代王履的《华山图册》亦让我印象深刻。他写的那些关于华山的雄浑险峻,山石的块垒嶙峋是那么的淋漓尽致———那刚健挺拔的线条抑扬顿挫,高山坠石般的墨点错落有致,大自然的震慑力透过这小小的图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谈及山水,不得不提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曾提到闽中山水的一山、一水、一洞之胜,即崇安武夷山、仙游九鲤湖、将乐玉华洞。他的文字令我着迷。那时,追寻徐霞客的足迹,效仿王履画华山图的实践成了我最大的梦想。

  后来,我从事画画,开始通过写生来练习。1978年夏,我借居在万石岩中岩的破庙里。那时的中岩是看守投机倒把分子的禁地,我在那里有张简易的床铺和一块木板搭成的小画桌。白天,我背着画板,在万石岩里爬上爬下写生,晚上则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笔墨整理成国画。若碰上雨天,便直接对景构图用笔墨写生。山上养的两条狗是我忠实的粉丝。

  一个暑假的山居生活虽然寂寞清苦,但我对自然与国画的领悟却充实了许多。为感恩这段生活,我还把书斋取名为“万石草堂”,并请时任我们书法课的许霏老师帮忙题写匾额。

  九鲤湖行师法自然

  也就在此时,奔赴远方写生的欲念变得愈加强烈。1979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探究徐霞客走过的仙游九鲤湖。当时从厦门坐长途汽车到莆田得花6个小时,但无论如何,心里的向往和兴奋却一直持续着。

  到莆田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和礼舜兄、朱兄一起背上军用水壶,怀揣两个馒头几块饼干,从城内坐车到东圳水库,再由东圳水库搭船过渡往仙游方向行进。七月酷暑,山道漫漫,未到中午,水壶里的水已经一干二净了,还好途经一村庄时,向村民讨了些水。中午过后,太阳更烈,我们几乎顶着烈日寻着小径前行。

  馒头早已吃光了,饥肠辘辘, 山道曲折,时隐时现,有时竟是在乱草丛中寻觅着道路,突然有瀑布声从远处飘来,依此寻去,才发现走到九鲤湖玉箸漈的上方了,还差点从瀑布的出水口掉了下去。迷路了,只得揣摩着大略的方向,在荒山中前行。上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找到了路,看见了九鲤湖的那座庙。从早上五点多走到下午六点多,顾不得饥渴,我马上对景色写生。

  那一夜,我们寄宿在只有一个出家人的破庙里,传说唐伯虎曾在这里留宿过,梦见如椽大笔,以致日后画名声大噪,所以九鲤湖也有祈梦的民俗。可那一晚,我睡得很香,不知道有没有梦见什么。

  那时的九鲤湖很美,没有游客,只有二三名祈梦的村民,到处都是幽篁翠竹、野树杂草,那份寂静至今难忘。玉箸漈的峡谷里,绝壁插天,潭水墨绿,飞瀑轰鸣,珠花飘洒,偶尔几只鸟雀掠过,心旷神怡。造化之功,大自然之美,深深地震慑着我。

  回厦门后,我创作了一系列感悟九鲤湖的作品,其中一幅题有“滌尽端州三尺砚,写出九鲤几分幽”描绘空谷瀑声的画作,恰如其分地表述了我的体会,深得好评。

  九鲤湖之行是我师法自然的真正开端,自此以后数十年来,一发不可收。大自然滋养了我,予我创作源泉和动力,也印证了师法自然、师法造化这一中国画艺术创作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5年元月1日于辛缘书屋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