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写在《红色记忆》

2015-01-16 10:02:25 何大桥

——中国军旅艺术家联展前

  79年考入军艺,一个正在做梦的18岁美术青年,自此与军旅结下不解之缘。大到投军事题材作品之石问职业画家之路,中到与军人家庭结姻缘锁定自己一生的后方,小到至今在部队大院里还留有斗室两间作为自己感知、联络社会的触角,再小到完整保留的一套徽章帽服……总之,想在自己过去3 0年的生活中找到“非军事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九十年代后离开军队,我还是被称作“转业军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军队一直是中国科技文化领域的重镇,是众多学者专家成长的摇篮。多年来的和平环境,得以在优越条件下踏实搞专业,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现役或退役的军人专业人员的幸事。回想入伍之初,正经历着从懵懂少年到毛头青年的混沌,于生活可谓五谷不分,于社会基本六亲不认。思想单纯,一派天真,一心画画,要做大画家。一旦做起军人,约束便来了,晨操午休晚点名。初几年时常到基层部队军训、采风、写生,人与作品相互抵砺,走向成熟。大学第二年的作品《陵柏青青》入选全军美展083年毕业,分到总政歌舞团搞舞台美术,每年跟团下部队,走遍山海边陲,也曾赴法卡山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慰问演出,感受过战争的残酷和壮烈。期间创作的《温暖的阳光》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优秀作品奖,《坚守》获得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都是战争题材作品。

  如今,在宋庄租住工作室,过着职业画家的生活,自由创作。最近常回军艺,在美术系教课。新人故地,3 0年轮回,颇多感奋。

  回想当年,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军人身份的要求,对每个艺术家个体的影响是什么样的?最终会形成怎样的艺术思想?我们的知识结构是否全面?那时的学科教育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封闭和局限?审美的正觉、艺术修养和认识怎样建构,是否能解构及重建?处在当下的我们艺术思想曾经受到怎样的冲击和清洗,艺术观念是停留在曾经的起点、是做出一锅夹生饭、还是彻底走出局i限,形成独特超然的自我?

  存在决定意识,身份制约表达。军人要纪律,艺术要自由。两种相悖的职业规定性,能在一个艺术家内心刻写怎样的艺术轨迹、从而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我想,以“军旅”为经“艺术”作纬,串联起这样一群人和这样一些作品,无疑可以让我们在一个独特的视角下,对人、时代和艺术作一次意象丰富的解析与关照。

(责任编辑:翟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