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凡书之要在于变 论书法之体变

2015-01-19 09:28:33 朱中原

  凡书之要在于变。书法之变乃如古今风俗礼仪规制之变,唯变则通达,更如人种进化之迭代变异。父辈人种、形貌传至子辈,虽有形貌之相似,但已有变异,若无父辈之遗貌,则人种无亲矣;但若只有父辈之遗貌而无新变,则人种不复能进化矣。故书法之妙,在于似与不似、变与不变之间。举凡书法发达之世,则以变为其最要之表征;举凡一流书家,皆以其变为表征。

蔡邕作品

  蔡邕之创飞白,崔瑗、杜度之变草,钟元常之变汉隶为今隶(真书),刘德升之创行书,王逸少之变汉分古体为今体,颜平原之以汉分、北碑入行草,杨少师之以汉分变行草之法,康南海之以碑体改造颜体,谭延闿之以行草变颜体,于右任之以北碑创变行书,沈寐叟之以简牍变草,凡此种种,皆有创化之功。书虽以自然为尚,然于一流或顶级书家而言,则应追求自然的不自然,侧重于其笔法之创变。以此征之,书法之变,累世所在多有,然以余之见,当以汉为最,汉人之成就,非变也,乃引领后世法书之变也。汉以降历代大家作手之变,皆莫不以汉人为皈依。余不论,单以草论,汉时草书即有十数种之多。汉人草书名目之繁多,书体、笔法之开放、自由,气象之宏阔,皆迥出于其他所有时代。

  汉之变秦分为隶,乃一大变。此变非仅书体之变,乃笔法之变也。变篆分之圆笔顺势为隶分之方笔逆势,此书法史笔法之大变也。

  诚如康南海所言:“秦分(即小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琊》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自此日变,若《赵王上寿》、《泮池刻石》、《坟坛刻石》,下逮《少室》、《开母庙》、《建初残碑》、《三公山》、《是吾》,碑体皆方扁,益笔茂密。至《褒斜》、《郙阁》、《裴岑》、《尊楗阁》、《仙友》等碑,变圆为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而秦分笔未亡。建初以后,变为波磔,篆隶迥分。于是《衡方》、《乙瑛》、《华山》、《石经》、《曹全》等碑,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夫汉自宣、成而后,下逮明、章,文皆似骈似散,体制难别。明、章而后,笔无不俪,句无不短,骈文以成。散文、篆法之解散,骈文隶体之成家,皆同时会,可以观世变矣。”终汉之世,书法无日不在变中,此变非仅体势之变也,实乃笔法之变也,此变局之中,有进新,亦有复归,新旧交错,今古杂错,乃开百世风气之先也。

  自汉至晋,书法之气象、格局为之一大变,由阳刚走向阴柔。至此,书法完成了由男性化的阳刚审美向女性化的阴柔审美的过渡。由汉至晋的两个关键人物即是蔡邕和王羲之。从蔡邕到王羲之,中间又经历了一个关键人物:卫夫人。

  故清代碑学的复兴,实际也是书法阳刚之美学的复兴,清代碑学的重量级人物,在人格上也有阳刚、磅礴之气象,如康南海、梁启超、曾国藩即此中龙凤级人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