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第1415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砚——砚式的演变级及歙砚的石种

2015-01-19 17:25:20 张霄楠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第1405期】王耀:文房艺术概述和毛笔的种类                     

【雅昌讲堂第1406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笔                                 

【雅昌讲堂第1407期】王耀:文房四宝之墨                                 

【雅昌讲堂第1410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纸——麻纸与皮纸                   

【雅昌讲堂第1411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纸——竹纸与宣纸                   

【雅昌讲堂第1412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砚——砚的种类                     

【雅昌讲堂第1413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砚——砚的研磨器时代和淌池研磨时代 

【雅昌讲堂第1414期】王耀:文房四宝之砚——平坦砚堂时代                 

 

  接下来就是说砚式的演变过程,简单也跟大家说一下。

  砚式的演变对于判断一方砚的好坏非常重要,我说其实只有三款砚式,到现在为止只有三个砚式没有再多的了,如果你记住三对这个砚就了解了,所以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砚台也是一样。

  第一个砚式就是辟雍砚式,圆的。我们所有的物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方和圆是最原始的,第一个是圆的辟雍砚式。

  从辟雍砚式开始演变到有足,三个足到后边唐代的多足,从多足,足上边再有花样,有雕刻,那都没关系,都不要把这些砚式当回事,它就是圆形砚,辟雍砚式演变的。到唐代的多足。然后到后面宋代的,从圆的到方的,天圆地方,然后到这方唐代的牡丹砚,它虽然改变,它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标准一定是砚,我们怎么刻它都是一方砚。

  接下来就是说辟雍式你看又改成外面是八角形的,这个像龙眼形的,后边就发展成四四方方的水渠砚,这个都是属于一看都是属于辟雍砚演变过来的。我们作为一个制砚的人,如果不懂这个你是在乱臆造,臆造也是要合理、合情合理,要有传承。

  再接下来的一个砚式就是风字砚式,风字砚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砚式之一,它就从这个里边开始它演变到后面的各种各样的方的、淌池的、抄手到宋代的抄守一直到后面的就这一类的有墙足的,无墙足的,后面本来是三足,足变成墙了,后边倒变成平了,各种各样的,这都是风字砚的一直演变。先是辟雍砚从圆到方,从风字砚演变从曲到直,这是一个演变过程。到明代的时候足高和低,只是在这上面讲究变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你对做砚台的时候这一点找着以后,你到砚台市场上去一看你这个做得不对,你都没有感觉就清楚了。

  这个都是属于抄手砚,都是属于风字砚的演变过程。

  第三个是这一招你学会以后,蝉形砚式演变过程这招对付了以后你可以对付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刻的雕花的花式砚,如果蝉形砚你懂了以后你对花式砚就看得明白了。这个人会不会刻砚台,这方砚台对不对你就清楚了。蝉形砚的要求是什么?就是对称,要求就是对称,虚实。因为有了蝉形砚才有我们今天明代各种各样的文人砚,我们刚刚看到他们的文人砚好像是乱七八糟的,没有形的,其实它们都有形,都有什么形?蝉形在里边,如果把蝉形意去掉的话它的砚基本上就不可观了。

 

 蝉形从唐代的风字砚演变到宋代的标准的蝉形砚,大家可以看两个眼睛,这个地方是两只眼睛,肚子、嘴巴,这个是身体,后面打开的这种,蝉形砚又和后面的荷叶砚,这是荷茎,荷叶的茎联系在一起。蝉形砚为什么和荷叶茎能够联系在一起呢?因为荷叶也是卷边的,蝉形砚也是卷边,这种设计的方式适合于残缺、破损,这块石头如果是歪里八交的,那么他用这个方式就可以把它弥补过来了,就可以制作了。所以我们到后面的你看这个是如意蝉形砚,这是一个如意池,这其实就是一个蝉样,这是两个眼睛,这是荷叶,所以一直都在这里边变来变去,没有游离过。

  我们再来看方的还是蝉形砚,刚刚的枭形砚也是蝉形砚。

  我们接着再看这个水洗,是不是还是蝉形砚。你看蝉形砚是不是有一拐一拐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像我说像佛像那样一个包一个包的,以后外面再看,还是蝉形砚式,包括这个佛手砚,暗合了一个蝉形砚在里边,因为蝉形砚就是对称。

  这是我刻的砚,你看里边也是蝉形砚的这种感觉。所以有了蝉形砚,你就是有了我们人的中间线,守中,中庸之道。

  像这种里边的局部的变化和这个里边的对称关系都是用了蝉形砚作为基础。这个石子砚,这方砚大概是07年嘉德拍了17万,好像是18万多吧,这个也是蝉形砚的形,如果以后再看看其他的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就是说你可以用这个方式去看一看,有传承的跟没传承的。古砚它基本上都是跑不开这些东西。

  荷花和莲蓬,这里边是一个莲蓬,这本书上都有,这个花瓣我刻的时候感觉花瓣它刚刚张开,慢慢地抠起来,它的质感一样,它会破,吹弹可破的感觉,有质感,但是砚式来说都是含了蝉形砚的标准在里边。

  这是歙砚,今天来得及吗?

  我再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歙砚的石种。因为砚式也就讲完了,这个也讲完了,歙砚的十品。

  大家看到这块地方弹丸之地,这条溪叫芙蓉溪,这个山脉,我们从唐代开采挖到现在,所有的文人翘首以待都想在这个地方得到一块石头,拿来用。所以这是历代文人雅士特别做梦都想去找一块石头的地方。也就这么大一块地方,开采了一两千年砚石。我们现在各大博物馆里的所有的比较非常好的画、字画可以说有一半是这个地方出的石头研墨出来的,所以你说这个地方伟不伟大?砚山,所以这也是养我的地方,我靠它生活到现在。

  

歙县说是歙砚,其实它是属于现在的江西婺源,离我们黄山市大概就40分钟开车就到了,我没事就会过去,去挑石头,去找石头,但大家知道找块石头着实不容易。

  我们看这个图片,这个芙蓉溪这就是刚刚那个芙蓉溪吸水力,这个溪水因为这是山区,夏天也是冰凉的,你说这个人长年累月就这么在这里边淘宝,老了都是关节炎,这个人叫王什么,现在已经大概有60岁了,刚刚这一方你们说好看的这一方石头就是他淘出来给我的,这个就是籽料,大家可以看到这里边还有皮壳,所以得方好砚石要付出很多劳动的。

  这就是歙砚的淘宝图,这是在溪水里挖,这也是在溪水里找,这有一半的责任是属于我的,因为在我之前没有人用过这个籽料,就是说鹅卵石籽料,我大概是开始设计用籽料刻砚的时候,当时石头没人要,籽料没人要,所以我买的时候都是一拖拉机拖拉机地买,一拖拉机一拖拉机地就往我那里送,很多,现在就这么一块就价值不菲了,所以现在玩歙砚的人一谈到王耀石头都在他那里,

  这个是开采图,因为歙砚开采都是在页岩层,而不是所有的岩层里,这岩层就这一片,一层才有,所以开采的时候要一层一层地剥下去然后再开出来,古人是取洞打洞,打一个笼子,坑道的,现在是管它三七,有炸药了,这个是翻挖,因为翻挖以后是什么呢?就是以前挖过的,我把碎石堆再弄掉,翻挖碎石堆里还有什么石头,因为这个坑地已经找不着了,已经开采完了,所以现在我们用的石头是两种石头: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石头我们叫古遗石,所以我今天带过来的都是古遗石,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还有一种石头叫新坑石,就是在坑壁上还有在其他的地方找到一些类似歙砚的这种石头或者也就在附近的石头拿来重新用,有些料也不错,我们叫山采料,山上的山,我的普通话特别得不标准,山采料。叫做山采料就两种,但是古遗石非常好,因为唐宋开采的,到现在又经过了一两千年,这一两千年你就不知道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质变,如果在水里的,我们就说水养,水养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个石头原本是在山上开采掉到水里了,经过水里呢?水里有01:36:39还有酸性、碱性,还有泥土,这样子一飘动以后它的石头里边含有的殒殁层就开始漂浮、游离再结经以后它里头的含量,殒殁的含量非常高,而且产生了贝刻光,所以研墨的时候就非常好,而且光洁度非常得漂亮,所以我们中国人,待会儿可以给大家看,所以中国现在对水非常有感情,我们人离开水就干瘪了,没有水,玉,水坑的,山采的玉不行,要水养要籽料,籽料是水养的。田黄山黄掉到田里了变成田黄,都是跟水有关系,砚台也一样。经过水,端砚它是在端溪,它也是靠水近,最好的位置是在山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水经注》上有记载就是说茶叶要山之阳,阳之阴那个地方出的茶叶才好,因为山之阳它靠阳,阳气足,但是阳气太足了,没有水分也不行,阳还要再阴,那个地方才是好茶叶,你们喝茶的应该比我懂,砚石也是一样,所有采好石的地方都是这种感觉。

  歙砚大致有六大类,当然了如果你要细分一百类都有,但是大致的话我把它分为六大类:第一是眉纹,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这几类。

 

 歙砚的纹理是怎么取名呢?基本上是根据象形。这个石头象什么,这个纹理象什么来取名的,这个石头有什么像金星就取名金星。首先现在市场上大家认为最贵的石头是什么?是眉纹,眉纹顾名思义就像我们自己身上的每个人都有眉毛,除非把自己眉剃了去画眉就不是,都有眉毛,而且眉毛有很多种,有柳叶眉、有细眉,有宽眉,这些种类在这些眉纹歙砚石印投入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特别有意思,特别奇怪。

  眉纹是什么呢?是碳元素负极,碳元素在地壳运动中它就说一片一片地经过我们说渐变和巨变以后它会突然往下沉,它形成了波折,就形成了碳元素,然后地壳的运动关系振荡了以后压了,就形成这个。你在这个面看是细得一条,但如果你把它撇过去它是一层。然后这个碳元素像眉毛这么大就叫眉纹,如果细细很小像一根线就叫罗纹,曲线波纹就叫水波纹了,如果拉成一根丝就叫刷丝,其实就是这么变化,它如何塑成一点原点的时候它就叫鱼子纹,其实就这么简单,这是纹理形成的多变性,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先跟大家介绍的是唐坑眉子,唐开元坑眉子,为什么称为唐开元眉子呢?因为在歙砚谱上有记载有年号的只有开元坑眉子,其他的坑口,罗纹坑什么都没有年号,这个坑,眉子坑在罗纹山西,从溪至坑十余丈,坑无土,开元中发。” 当时这个坑道被翻挖出来的时候我去记录,这个照片是我拍的,看它这个描述跟古书记载上是完全一样。然后,这里边出土了非常多的好的眉子,刚刚前边这一方就是其中之一,大概一共有20多件。全部在我这儿。这个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史料记载。

  为什么我现在有这么多呢?唐代就开采了,慢慢道来。

  宋代高似孙《砚笺》上说“好的石头色淡青,如秋雨新霁,望暮天,表里莹洁,无纹理,石之美者得於歙,今不复有。”就说的是唐眉子坑,但说唐眉子坑是什么呢?不是眉纹,是眉纹下边的底板,在唐代的时候说的是眉纹石,但不是说这个纹理,是说下面的底板,这个底板是一个籽料鹅卵石,为什么会出现鹅卵石籽料呢?是因为在唐代的时候最早的时候他们的制砚工具都是铁器,这个碳元素跟它的底板的纹里软硬是有差距的。所以制作的时候就是说做不平,不像现在我们管它是什么,我们有合金刀,可以把它打磨平,当时是做不平,研磨的时候就会产生不一样,有高和低,所以当时的工匠一拿到这个石头就把眉纹给剥掉,就把眉子给剥掉了,剥完以后这就是唐代的眉子坑的这方唐砚,标准器。面上你看就没有眉纹,它的眉纹在背面,这里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就是把眉纹给剥掉的,用下面的底板,这个底板是没有杂质,磨墨非常好,这就是籽料,原生眉纹,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琢痕没有,这个大的琢痕,还有这个琢痕,这个就是里面有太多的眉子,就把眉子给剥掉了,丢弃在芙蓉溪和山上,所以那次翻挖我才有机会在他们工作台上得到这批石头,在芙蓉溪里找到这种鹅卵石。所以那个时候是不要的,我们现在才有。现在这种石头贵得非常贵。

  这个就是眉纹原始的就在山上剥下来的这种感觉,没有打磨前它是一个坑一个坑的。

 

 宋代的时候开始所以说宋砚,南宋以后才开始把眉纹用在砚面,宋以前你说有一方砚台眉纹很好是宋代的,是北宋的,是五代、唐代的,肯定是假的,不要去怀疑,一眼就看是假的,因为那个时候不可能有砚面上有眉纹的。100%,1000都不会有,南宋以后才有。

  我当时的店名砚藏,这个书也印了,这就是那批石头里面的一部分几个,就是唐眉子坑,唐眉子坑的特点像甲痕,像你的手指甲压一下的甲痕或如蚕大,就是像我们的蚕宝宝,吃的野蚕的蚕宝宝那么大小,细细的,这个是标准的唐眉的形状,非常干净,而且底板非常舒服。

  这是我用唐眉子坑做的砚台。这个大概是零几年忘了。做的几方砚台,非常得洁净,眉子坑的这种感受质感非常好,而且它发墨特别好,别的上面磨十个圈它磨三个圈墨就好了,就这么厉害,所以古人那个时候说,他也没有科学依据,他为什么一开始就能找到这么好的,我说那风水先生也太厉害了,就知道这个好,而且在它边上一点点石头都不取,为什么就取这一块。

  这一块如果以后有机会可能会在,因为我的这一本书是当时国内人大家还不认识,所以这本书上面砚台都是台湾的一个藏家收藏的,可能再过几年我的价格更高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卖了。其中一方。

  这是对眉子,对眉子非常漂亮,很多人对眉都以为是这样跟这样子叫一对,其实对眉子是一根里边有两根,中间一个白色的银线这叫对眉子,就非常的诗情画意这种感觉。

  歙砚的子石我刚刚说的鹅卵石,因为歙砚的材料经过剥离,滚到芙蓉溪了以后产生了质的变化,它有什么变化呢?千年金声换木声,原来它的分子结构一敲的时候是丁丁的声,是丁丁响的,但是经过鹅卵石以后好了,没声音了,因为水分子把里面已经布满了,质已经改变了。千年金声换木声。而且我们大家看到这个皮壳有一层珠光宝气,这个珠光宝气就是贝壳光,只有在水里才能形成,因为这个它就像个沙皮纸,最细的沙皮纸铺满了,然后能非常发墨,分子结构非常得好。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