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耕堂题跋——天齎楼藏文字瓦当六十品 李学勤序
2015-01-20 10:09:48 李学勤
序
王也先生是知名的瓦当收藏家,他在淄博建立的齎国瓦当艺术馆,庋藏已逾千品。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缘前往参观,见其宏富实出意表。二零零零年冬,王也先生揀擇所藏五百种墨拓,编为《齎瓦当拓本辑》,我曾草一小序。最近他又选拓文字瓦当六十种,由王镛先生考释题跋,将交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我觉得这对于瓦当的研究和鉴赏是大好事。
瓦当是中国固有的文物品类,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艺术价值,对周邻国家也有影响。从已有考古发现可知,早在西周已有瓦当出现,最初的是素面半瓦当,到西周中晚期乃有重环纹等纹饰。至于文字瓦当,有个别实例早至战国,如本书开首的[天齎]瓦当,为临淄天齎渊祠廟所用,文字具有齎人风格。尽管如此,文字瓦当的盛行是在两汉,仍是不可改易的定论,
乃至魏晋以下,文字瓦当尚有佳品,然而总的说来是趋于衰落了。
众所周知,研习中国古史,最好经由汉代切入,其实研习中国古文字,也最好先自汉代着手,然后再上溯殷周。这是因为后世真草隶篆种种书体无不源起于汉,而汉代文字遗物又最称美富,简牍帛书,印章封泥,以及金文、陶文、碑刻等等,灿然大备,足与当时典籍、字书勘校对比。其间瓦当文字,自北宋即受学者重视,其用于宫殿、官署、祠廟者,類皆精严端丽,而用于宅舍等处者,又是变异繁多,甚至难于究诘。正因为如此,各种瓦当不仅为专家学者所推重,也常能吸引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王也先生本书,所收瓦当件数虽然只有六十,却多为珍异上品,有些是前所未见,在此不能缕举。例如前文提到的[天齎]瓦当,以往虽有中外学者著录,但均为半瓦当,本书却有一面圆当。又如有[半两]钱纹的树木纹半瓦当,足以证明这一类型瓦当的时代下限。再如内蒙古包头麻池所出四面瓦当,文字成组,可联读作:[结驩(欢)心兮长相思兮,与君为信毋相疑兮],以思、疑押古之部韵,实在是难得的特例。
在为《齎瓦当拓本辑》撰写的序文中,我曾引用钱君匋先生《瓦当汇编》所说:“深慨我国瓦当刻本之贫乏,环顾海外瓦当文集亦未逾百。”近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出版了一些内容比较丰富的著录,也有从考古学角度研究的专著[如申云艳的《中国古代瓦当研究》)],不过若与类似的文物品类(如铜镜)相比,还是显得薄弱不足。将流传各地公私藏家的大量瓦当整理公布。是推进有关研究的当务之急。希望王也先生艺术馆的藏品能够尽早悉数成谱出版,在这方面起带动的作用。
二零一四年十月七日
(责任编辑:杨红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