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怎样研究?

2015-01-20 10:19:39 未知

  最近看到一本“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书。只看书名未免会被糊弄住,好像一本中国当代艺术的葵花宝典又要出世了,资本家又可以拿着这样一本秘籍开始耍宝了。

  就像前段时间一个冠名为“不在图像中行动”的展览,乍一看还真有点道理。细细考量,图像不就是视觉吗?那还不如叫不在视觉中行动。中国当代艺术中了“图像”的毒是谁提出来的?陈丹青?图像在当下还是个问题吗?如果不在图像中行动,那么会去哪里行动呢?糊弄了一圈到最后才发现不管在哪里行动结果还是得在画廊里行动。这算的上是当代艺术之殇吗?

  我本以为行动就是行动,不在乎它是在哪里行动。所谓行动必须要有一个动作,从动作衍生开来意义。既然行动的研究抵挡不住腐败的诱惑,那么最低物质成本的文本研究是否能扛得住当代艺术的各种糖衣炮弹?众所周知的我们的当代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一直都饱含着研究的热情,有当代艺术史、当代艺术理论、当代艺术实践、当代艺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有没有触及到当代触及到艺术?或者即便触及到了,又摸到了那种程度?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这个词组里首先我们看到了它是一种“研究”,其次它的研究范围从地域上被限定在中国,从时间上被限定在当代,从学科上被限定在艺术。这是一个有限时空内的单个学科研究。这样的“研究”应该怎样展开?我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研究主体

  对于一个特定时期的艺术形态研究,必须确定研究对象的主体结构。从宏观上看它可以涵盖艺术本体、艺术家、事件构成等,甚至可以包括艺术市场。当然我们在用文本确定这个“主体”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不恰当的。这就好比你在拼命向一个人描述你的喜悦或悲伤的感受,这多少显得有点滑稽,因为这很难用文字研究清楚。但文本可以试图建构一个本体之外的主体,这个主体只是一种关系,必须依附于本体。所以不管研究哪个时期的艺术,对艺术本体的把握程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失掉了这个根基,我们所建构的主体也只是一个空架子。

  二、研究线索

  线索对一个研究行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要善于发现线索,对多个线索进行论证比较,千万不能漏掉一个线索。对于“当代”“中国”这个范围内的艺术线索一定要掌握全面,不能只取了中国的几个省份或者几个时间点就开始胡乱编线索。当然更加不靠谱的就是拿市场当线索的,还有更具体到拿拍卖当线索的,这些都是不对的。把握线索的要诀在于广泛的对这一时期艺术现象的资料收集,只有资料全面,线索才能理得清晰。

  三、研究方法

  方法上,不能套用理论。79年之前我们只套用马克思的理论,后来我们套用各种萨特、黑格尔等西方理论,很多人觉得80年代包括90年代甚至现在我们的艺术研究比79年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研究。在我看来,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套用理论。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可以说倒退了。因为世界在向前走,而你还一直在套用别人的理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如果只能躲在书斋里不跟搞实践的人打成一片,那么这个艺术研究还要原地踏步100年。换句话说在方法上,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真理,这一点****运用的很好,虽然土了点,但很适合中国。

  四、门类研究

  艺术虽说是个大门类,但在大部分人眼里它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即便它里面也包含了绘画、装置、雕塑等等有关视觉的方方面面,甚至还由其意义衍生开来影响到其他的意识形态、包括生活方式。但就艺术这个门类来说,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还是很懵懂的。如何让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的门类,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中保持独立性,产生根本上的影响力,显然是很重要。简单地对门类的细分再细分可能不是很好的研究方法,如何让从这一门类本身的细分中跨入到让细分融入到生活方式中应该也是比较重要的。

  以上仅是一点个人看法。在当下这个环境里,研究应该与时俱进,研究应该转变成一种行动方式,应该更加主动,应该参与到实践的第一线。研究拍卖就去亲自拍一张作品,研究市场就去开一个画廊试试,研究作品就去下到最底层的作品生产工厂,拿起电焊来自己生产一个,研究概念,就应该去搞一场传销运动,研究策展那么请跟各种骗子老板好好聊聊。这才是生动活泼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而编一本冠冕堂皇的书委实没有那么重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