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根”之说》
2015-01-28 15:51:32 石山
前几天得空,专程去拜访了我仰慕以久的著名书法家张世荣老师。那天,天气比较寒冷,但我的心里热呼呼的。因为拜访张老师是我想了很久的事,只是在外地忙没能成行。这次拨通张老师家电话,很巧,张老师亲自接听电话,与张老师约好之后,我立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张老师家。
张老师在他家的书房里热情接待了我,并亲自为我沏了一杯香茶!说起来与张老师的相识也是缘份。今年5月初在朋友那里聊天时,偶翻到一张《山西青年报》,一则小消息吸引了我,张世荣老师书法展正在文联大厦举办,而且是闻喜县老乡。老乡之情、乡土之念使我很兴奋。但是已快中午11多钟,几个好朋友要请我吃饭,我婉言谢绝了。当我赶到展会时,已近12点钟,我很幸运地见到了张老师,他不顾疲劳,神采奕奕地、满腔热情地接待了我,并陪我参观他的作品。我被张老师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我当时太感动了!我不懂书法,但透过张老师的作品真率、灵透、厚重、朴茂、纯真、大气、静逸、高雅之书法之魂,使我读到了张老师厚重朴实、至诚至真的人格魅力。
在张老师众多作品中有一幅“根”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这个“根”字一气呵成,落寞凝重,大气磅礴,自然真率。是极为少见的精品。我伫立在这幅字前,久久不想离去,总想读出点什么来,然而由于我的时间安排较紧,没能如愿。只抓拍了几张照片,要了张老师的电话,就离开了。这一别就是半年多。但拜访张老师这件事始终记在心头,不敢忘记!这次拜访天赐良机,我与张老师越聊越热!乡情、人情、书法、生活、情趣、人生、哲理,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我做记者多年养成一个习惯:口袋里时常装着一支笔和一沓小纸卡片,遇有事或者好的词句、构思等;随时写下来,以便日后写作参考。而张老师则更绝,他时用笔习本一笔一划一句一页地记下来,再反复酌定,并创作出书法作品。学识修养、才气睿智、艺术境界非一般人可比!我的崇敬、崇拜之心尤然而起,恭请老师为我的第二本散文集《雨落无声》提写传名和题记,张老师很认真的看了样书内容,欣然应充了我的要求。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之中,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怕张老师太累了要告辞,这时张老师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张世荣书法集》,一本是《张世荣故乡情书法展集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张世荣书法集》快速欣赏,在翻到“根”作品之页时,我停下了,抬头一瞬间,正好同张老师双目相对,老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根”,这不仅是一幅字的作品,它是一篇世界、自然、社会国家、人类、生活的大文章啊!……生活中,“根”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话题。‘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正如泰戈尔所言:‘根是地下枝,枝是空中的根’。……“寥寥几语道出他想围绕”根‘这篇文章做点事的心愿。并问我是有兴趣和他一起做。找眼前豁然一亮,噢!原来这幅“根”的底蕴、偶意在这里——张世荣老师的宽厚博大胸怀中!我能有这机缘亲自向张老师学习,是我一生求之不得之事。我急忙答应,却但心但自己干不好。……尽兴之机,张老师在《书集》菲页为我郑重题写了“俊继乡友惠存”留念,并盖上了“张’‘、”世荣“、”默乐“宝印。……
告别了张老师,走到大街上,我突然不想车了,想一个人走走。此时,虽然天色己晚,刮着西北风,气温也更加寒冷,可我的心里
更加热呼,怀里抱着张老师的赠书,感觉肩上泖甸甸的。
2006年十二月二十晚
(责任编辑:董北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