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丰:我的山水画教学之路
2015-01-29 08:51:54 未知
原标题:任教
1984年元月,林良丰带学生到武夷山写生。叶子申 翻拍
林良丰教学示范图。 叶子申 翻拍
林良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长
·行者物语·
1981年元月,我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由于当时教师的缺乏和师资队伍的断层,经双向选择,我很荣幸地跟随在张晓寒老师身边学画,同时从事山水画教学工作。
春暖花开时节的五月,晓寒老师作游太姥、雁荡、武夷,我随伺左右。此行70天,晓寒老师吟诗作画的豪情感染着我。白天,我们一起写生;晚上,我在旅馆里看老师作画,从对实景地感悟到转换为国画创作的意象表达。我切身感受到这一过程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在任教前进行的最好准备。
“我没有太多的本事,只有尽我所能,好好地教书育人,才对得起我的老师。”晓寒老师谆谆告诫,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师德是作为教师的重要标准,这也成为我从教的准则。
让学生以家乡风景作画
第一次上课,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备课,撰写了山水画发展简史、讲义和山石树法示范图。那时太年轻,我还特地蓄起了胡须,穿着中山装走上讲台。当面对着有的年龄比我大十几岁的学生时,我记得当时我讲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刚毕业留校的老师,会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你们在专业上提出的问题,我如果解答不了,我会请教我的老师,再给你们满意的答复!”结果,学生们都笑了,之后,我和他们都成了坦诚以待的朋友。
我当时住在厦门,一大早就得坐船到鼓浪屿,常常是在轮渡上打瞌睡,但我坚持着上课前十分钟到达教室的习惯。在作山水小景示范图时,我尽量让学生以家乡风景入画,以启迪平凡中蕴含真山水画意的思考。
山水间建立起师生情谊
我切身感悟到真山水对课堂上学习山水画临写的相互印证关系的重要性。1983年底,我上陶美班的山水写生课,我通过极力争取,使教务科同意让我带学生去武夷山写生,但前提是必须自费的,我们都很高兴地接受。在武夷山时,同学们白天写生,晚上一起讲评、谈诗、谈感受,大家都有了可喜的进步。通过十几天的朝夕相处,我们增进了彼此了解,在丹山碧水间培养了亦师亦友的真挚情感,时至今日,当谈起这段往事时,大家都还沉浸在大自然的感召力之中。
我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师生的关系,更是自身的认识和提高。而要达到能教的资格,老师必须具备品德的操守、夯实的知识,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身教高于言传、启发性的教育高于充填式的说教。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人格和鲜活朝气的个体,他们各具长处,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许多的知识,看到许多人性善良的本质。
时刻不忘人格品德修养
由于和学生年龄相仿的缘故,我们的成长过程也大抵相近,他们在尊重我的同时更喜欢和我交朋友,我的住处常常是他们饮茶论艺的地方。每次课程结束后,他们都会带着平时练习的画作前来请教和讨论,连我没上过课的学生都会登门拜访。渐渐地,我的住处成了一个艺术小沙龙,学生们喜欢来,老师们也是常客。后来,我借住在晓寒老师的宿舍,有了宽敞的生活与学习空间。有的学生不仅体育锻炼后跑来冲凉,有时也顺便蹭饭;有的刚毕业分配工作,一时找不着住处,干脆打个地铺过渡几个月。他们打趣地说,这也是他们的家。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学生们普遍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临摹范图之后的写生整理,山水画课是如此,工笔花卉课也是如此。我认为最佳的方式是和学生们一同写生,一同整理。白天和他们对着同一对象写生,晚上我将写生稿整理成国画,第二天上课时,再比较他们的整理稿进行讲解,这种示范是最直接也最能让学生切入写生整理必须具备的要点。
在工艺美术学校里,我从事国画山水、工笔花卉、工笔人物教学,还从事白描人物、素描教学。每次的备课,我都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笔墨造型练习。每次上课,都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很感恩这段任教经历,让我时刻不忘人格品德修养。虽然我已辞去教职多年,但许多人依然称呼我为林老师,毕竟23年的教龄是用青春写成的。
2015年元月11日于幸缘书屋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