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OCAT“归来”之说
2015-01-29 11:29:21 周雪松
【头条】北京OCAT初生记
【导言】1月29日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6月即将正式开馆的消息。从筹备的期待开始,到去年初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黄专的《别了,北京》,再到北京OCAT研究中心的归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与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相比,资金支持和体制保护都是北京OCAT需要面对的困境。然而,尽管开馆过程一波三折,这个艺术“理想国”终于完成了奠基。北京OCAT也确定了首任主讲人,现任教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的乔治·迪迪·于贝尔曼,按照这条线索,北京OCAT的野心甚至追溯到瓦尔堡在二十世纪初创立“艺术科学图书馆”,将于百年之后在中国重新建立一个艺术史跨学科研究的“黄金时代”。
“归来”之说
时间过得很快。2年多以前,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黄专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那篇《别了,北京》在外界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似乎还在眼前。然而事实上,当外界还在感叹着这样的机构在当下的中国缺乏成长所需的环境与养料时,这个团队中的一些人在此事发生后没多久就又回到了他们安静的工作中。到目前为止,他们为北京OCAT前后计划筹备的时间已经差不多有2年。
关于这段小插曲,虽然在当时惹得沸沸扬扬,但对于黄专来说,早已是云淡风轻。“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就是当时遇到了投资问题,后来问题解决了,项目就可以继续了。而投资中断的时候,大家产生一些情绪,也是正常的。” 黄专说,“事实上华侨城是在缺乏基金会制度的条件下,做基金会的事情。他们会遇到资金上及各方面的困难,我们也会调整工作的方式。只要和投资者打交道,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以后可能也还会有。出现问题只要解决就可以了。”
以此,黄专将OCAT北京研究中心和国家性的研究机构及大学做比较,让人可以很直接地看到这种民间研究机构所处的不稳定状态。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在民间机构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上,稳定的体制内研究机构是难以实现的。
谈到机构的独立性,黄专将其作为OCAT历来发展所坚守的原则之一,原则之二是研究性,其三是公益性。其中的独立性和投资方持续的投入,在他看来是OCAT可以走下来的两腿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他一直以来坚守与此的底线。他们甚至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资金只要够用就可以了,若是资金太多,必须要为此满足投资方的很多要求的话,我们的独立性反而可能会丧失。”黄专说。似乎正是在种种矛盾与限制中,OCAT找到了某种适恰的运行机制。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