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美术评论与创作各行其事

2015-01-30 11:18:40 孔祥东

  我曾听一位搞美术评论的放言:艺术应该是理论指导下的创作;又听一位画家说,创作是画家个人不断摸索的经验积累,他们说的所谓理论一点意义都没有。理论和实践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毫无疑问是先有创作实践,后有评论总结。前代对创作活动的理论概括,可作为后代的基本认知,而不是既有规定,当代评论应该面对当代创作,找出新的规律,而不是用既有概念评论新的创作。实际情况恰是,每个社会门类从它依赖的母体分离出来以后,都会形成独立的运营规律。比如《尚书》学,母体是这本上古史书的史实,而经过2000多年的演绎,它的主流基本已脱离史学而成为训诂学、文献学,说白了它已成为《尚书》研究者自身传承的学科。美术评论也一样,它本来是应美术创作而产生,成熟以后它就可以相对自说自话了。创作活动也是,它原本是服务于宫廷的装饰,做大了就如同客大欺店,不受赏画人的制约爱怎么画就怎么画了。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大的异化规律。

  当代主流的美术评论一般发表在美术核心期刊上。所谓核心期刊是世界通行的惯例,指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而中文核心期刊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国际与国内核心期刊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刊物水平的评价结果,一个是天生的等级赋予。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美术评论无需针对美术创作,而是评论者出于自身职称、学位、经费等等的需要,选择自己擅长的论题进行演绎。同样有关美术研究的著述,出发点都是研究者个人的内在需要,而不是研究对象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评论与创作成为不相干的两块皮,偶有评论家与创作者面对面的书画展即兴研讨会,要么阿谀奉承,要么大谈“六法”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些老古董,难怪书画家听得不耐烦。

  除了主流就是末流,这种评论是创作者的私属。所谓私属是指私人的家奴、亲信,确实比高大上的核心期刊等而下。现状就是这样,这类评论中常见词有:坚守传统、涉猎诸家,师法自然、自出机杼;大手笔、大制作,不输古人、美术史上的新篇章,画坛领军人物、书坛最具潜力;实力派、学者型、文人气、书卷气,笔墨酣畅、水墨淋漓、天人合一、天地精华……等等。这类文章有的是名家提携弟子或迎奉权贵的寒暄之辞,有的是著名学者教授有偿服务高额收费的杰作,往往除名字和生平属于被评论者外,其余与实际情况几乎不求吻合,如同可以任意填充不同人名的格式文本。这类文章常常发表在报刊的付费版面,或作为个人书画集的前言。看得出书画家本人喜欢这种评论,却不知是否有人阅读、有人相信?我倒是常常听到同行轻蔑的嗤笑。

  凡此种种都是当今艺术品市场繁荣表象背后的乱象,这也不单纯是艺术领域的问题,所以只能罗列现象,暂时没有办法解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