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化 | 高罗佩中国藏品捐赠记

2015-01-31 19:43:11 未知

  2014年11月20日,重庆三峡博物馆正式对外公布:原驻重庆荷兰外交官、汉学家、小说家高罗佩的家族,将其藏品116件套捐赠给重庆三峡博物馆(原重庆博物馆)。这批藏品,足以构成全世界除荷兰莱顿大学之外的第二大高罗佩公共收藏。

  2011年,高若兰在帮助朋友拍外祖父高罗佩纪录片,与重庆三峡博物馆取得联系。重庆是高罗佩在中国生活得最久的城市。他们在这里举办了一次学术会议,展示和讨论高罗佩的文化成就与收藏。同期举行了一次小型的展示会,包括大唐狄公案的各个版本,以及高罗佩一些在渝时与友人唱和的书法作品。会后,高家人发表了声明,决定将一批高氏藏品捐赠给重庆三峡博物馆,唯一要求是开辟长期展示空间。这些藏品之前都存放在荷兰莱顿大学由高氏家族租赁的一个仓库中,由子女们共同管理。去年7月,时任馆长黎小龙率领两位专家去往荷兰阿姆斯特丹,亲自验收高罗佩家族捐赠文物。

  “图书满架,落叶满床”

  在高罗佩捐赠的藏品中,我们最直接看到的,是他作为汉学家和作家的生活。虽然他57岁的一生中过着三重生活:外交官、汉学家和作家,但他似乎把这些身份截然分开,公务之余完全沉浸在他最喜爱的学术和写作中。

  展厅中最显著的陈设是一个复原的书房,这是高罗佩在家居装饰中最为重视的地方。高罗佩毕生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士大夫”。因为书房是一个士人日常所处时间最长,而且与其他文人交游过往的地方,所以几乎是他作为士人的“第一舞台”。高罗佩给他的第一个书房起名为“集义斋”,是19世纪中国人给荷兰驻广州贸易公司起的名字,暗指荷中关系。

  但就像中国文人所做的一样,高罗佩也会随着生活轨迹和心情的转变而改换书房的名字:1941年,高罗佩收藏了大量的中国音乐的书籍,他因此而改其书房名为“中和琴室”。1942年,他的收藏被战争所毁,他就改重庆的书房名为“犹存斋”,高罗佩自己解释说,这个名字意味着他丧失了所有物质性的财产,“留下来的仅仅是我的信心”。当他在重庆订婚后,中国朋友指出这个名字不太吉利,他就又改名为“吟月庵”这个浪漫的名字。十年后,高罗佩将书房定名为“尊明斋”,这个名字一直持续用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自己认为“明”首先是光明,另一个意思就是中国的明朝,是他最喜爱的中国文化的阶段。

  此次展示恢复的书房场景中,除了书柜和少数书籍之外,都是高氏收藏原物。墙上高悬着一张行书“尊明阁”的木门额,落款是“简道人”,这是民国时期书画家、外交家孙伯醇之号。他早年曾留学日本,与诗人画家苏曼殊相交甚笃。书桌上依次摆放着清代的浅雕山水人物木制笔筒、双鹊浪纹辽砚、三足蟾铜砚滴和猴桃蓝釉瓷砚滴。还有多个印章,包括“荷兰高罗佩印”水晶曲柄方印(带乌木座),“芝台”木方印。高罗佩的砚印之好早在他上学时就显示出来,他1934年写作的第一篇博士论文就是关于米芾及其砚石研究的:《米芾砚史》(Mifu onInk Stones,a Translation of the Yan-Shin,Pekin,Henri Vetch,1938),而后由一名英国出版商于1938年在北京整理出版。

  由于艳羡明代文人的雅致生活,而且秉持着一定要“成为”一个中国人的原则,所以高罗佩在书房陈设上,严格地遵从明代陈设的要求。

  长子威廉在谈起高罗佩“图书满架,落叶满床”的书房理想时,曾经回忆道:“1948年左右,我们住在东京一所传统日式房子里,当时我大约4岁,记得很清楚,集义斋四壁是书,中间是一张大桌子,所谓的‘落叶满床’,是一张中国古代紫檀嵌花榻。”小儿子托马斯也曾经写道:“不论他们(父母)的房子位于世界什么地方,房子里总是有某些固定元素的。父亲的书房就是其中之一,它总是整体地跟着我们搬家。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书房沿着墙壁摆放的是书柜,存放在漂亮木匣子里的中国古书,也有科学书刊、大批侦探小说。书房中央是一张中式书桌。……我们家另一个固定元素,是一个中式漆屏,它是由四个板块组成的晚明屏幕。”这块漆屏后来成为《狄公案·四漆屏》中破案的重要“线索”。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