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老手艺”不失传还需更多“露脸”机会
2015-02-03 14:23:38 李劲峰
“现在民间老手艺,除春节等庙会少数活动上能亮下相,其余大部分时间都 束之高阁 了。”这是春节期间在庙会中,不少民间工艺师傅反映的心声。
糖人、剪纸、葫芦画、挑花绣……琳琅满目的各种民间老手艺,吸引好奇的群众团团围观,为城市增添了不少传统年味。
63岁的杨奶奶买了串绞糖,手把手地教10岁的孙女如何用两个竹签,将绞糖拉成又长又均匀的糖丝。杨奶奶说,小时候她们争着买绞糖、小风筝,现在却都难见着,孩子们也不会玩,有些可惜了。
旁边正做糖画的李师傅接过杨奶奶的话说,现在大家伙都稀罕糖画,一个能卖10元钱,生意好一天卖上百个都没问题,“可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庙会,城里都不让摆摊,我们空有手艺,也难有展现的机会。”
60多岁的石九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的传承人。今年,她特意带来数十件精心绣制的挑花鞋垫、围巾到庙会现场,很受欢迎。“庙会上看的人多,买的人也不少,说明我手艺没过时,但就是这样的庙会活动太少了,一年最多10来场。”
记者注意到,庙会现场的老手艺师傅们以头发苍白的老人居多,中青年师傅难觅踪影。石九梅老人说,过去手工艺是个谋生的手艺,现在庙会活动少,各种民间工艺慢慢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学了手艺难赚到钱,民间老手艺自然难找到学徒。
石大娘还特意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再三嘱咐,以后有庙会等活动举办的消息,记得通知她一声。
“民俗文化完全依赖保护肯定会变成一潭死水,只有培育出市场,才能变成一汪活水”。退休后从事葫芦雕刻画的万志雄老人说,现在各种民间工艺展示的舞台非常少,年轻人日常很难接触到。逐渐缺乏群众基础的老手艺,也就丧失了传承的根源,更谈不上发展和创新。
万志雄认为,除增加各种节假日举办庙会的次数外,相关部门可否尝试在一些人流密集地段,允许民间工艺人在规定时间和区域进行展售,甚至形成民间工艺一条街,创造更多老手艺“露脸”机会,让年轻人能接触、了解、喜欢上这些可能失传的民俗“老古董”。
(责任编辑:于俊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