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小A看展】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个展:线条画勾勒事物本质

2015-02-03 23:47:32 彭菲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个展《此时》开幕式现场  

艺术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

  2月2日,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个展《此时》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这是克雷格-马丁在中国巡展的第一站。本次展览筹划历时两年,展出的50幅绘画新作,作品都称《无题》。据克雷格-马丁回忆,在首次参观喜玛拉雅美术馆时,他就认定“这个展览必须具有当代感”,这也是展览名为《此时》(Now)的主要原因。

  50件作品依次安置在4个展厅的展墙中,它们之间并没慎密的排列逻辑。剪刀、旅行箱、鼠标、电脑、兵乓球、耳机、拖鞋等日常用品出现在克雷格-马丁的画面中,红、绿、紫、粉等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白色展墙的衬托下异常醒目。乍一看,这些构图简洁的线条画已是展览的全部。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个展《此时》 展览现场

  对此,艺术家推荐了一个合适的观展方式。他介绍道:“所有展厅都有几行导览文字,策展方有意将它们‘背对’作品。观众可以先读文字,转个身,再一件一件地看作品。”

  导览文字阐述着线条和色彩的关系。克雷格-马丁在文中写道:“如果线条是我构成物品的‘真相’,那么色彩则赋予物品以感官性,凸显我们对它们的感觉——我们的情绪、欲望和幻想。”因此,粉色刀刃的剪刀、荧光绿的薯条、绿色手柄的旅行箱亦不足为奇——欲望和情绪不会被固有的视觉经验左右。

无题(iphone),2014,铝板丙烯,200 x 200 cm(无框)

©Michael Craig-Martin

无题(书),2014,铝板丙烯,200 x 200 cm(无框)

©Michael Craig-Martin

  另外,作为主要的创作对象,那些日常物品的选择同样值得推敲。“我所选择的绘画对象,都是辨识度高、人工制造、批量生产、价格不贵的物品。”克雷格-马丁自述道。1978年,他首次尝试绘画这类日常对象,便乐此不疲,持续至今。他说:“有些物品,比如书,多年来外观变化不大,有些物品,比如iphone,出现不过短短数年,但之后可能就从生活中消失。”如他所述,书和iphone作为代表不同属性的物件,同样出现在展览中。

  不过,相比绘画对象的选择,克雷格-马丁更关注创作观念。他告诉记者:“我并不强调物品的品牌符号和消费象征,我关注物件的原始价值和用途。换言之,波普艺术关注图象,我关注物品本身。”因此,他画了一罐没有logo的红色瓶身可乐。

无题(可乐罐),2014,铝板丙烯,122 x 122 cm(无框)

©Michael Craig-Martin

  “它”是什么,这是克雷格-马丁执着此类创作的关键。这种探讨在他的成名作《一棵橡树》中,有着更“不可思议“的解读。1973年,克雷格-马丁在一块玻璃板上放置一只盛水的玻璃杯,对于将水杯命名为“橡树”的逻辑,他曾解释道:“当水倒入杯子中时候,这杯水已是一棵橡树;杯子并不是橡树的象征,而是一种物质上的转换。这并不是‘皇帝的新衣’,不是人们声称看到他们应该看到的东西的故事,如果有人说他们看到一棵橡树,我会感到非常惊讶。事实上,它是一棵橡树,只是以水的形式存在。”

  事实上,本次展出的作品并没有上述复杂的深意。克雷格-马丁说:“虽然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展览,但我相信观众能够完全融入作品,不会遭遇理解困难。他们能将图像和自己的联想、记忆和价值联系起来。”据悉,4月底,这位有1/8中国血统的英国艺术家,将携作品移师湖北美术馆,展开中国巡展的第二站。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