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的收藏历史-有年味的收藏品
2015-02-04 11:44:43 未知
过年,是时光流动的标志,是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体现,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围绕春节,收藏界也逐渐形成一些喜庆的收藏门类。在这些特殊的收藏中,人们可以留住祥和而热烈的年味,细品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
年画:表达祥福的绘画语言
某收藏家收藏的一套6张木版手绘仿古年画,出自1996年。这套年画不同于手绘年画,也不同于印刷品,它是用木刻版拓印后,再由工匠一一上色的。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的木刻版年画,寄予了祥福喜庆的主题:吉祥如意、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刘海戏金蟾、狮童进门准要发财、五子夺魁等。
与春联一样,年画也起源于“门神”。据记载,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又渐渐演变为铜版、石刻年画,到民国时开始出现印刷年画。从内容上,年画大致可分两类:神怪类以关公、铁拐李等为代表,喜庆类有“寿”“财”“娃娃”等含义,表现红红火火的气氛。
从清代至民国,仕道中人都喜欢有武官图的年画,而民间则贴的多是财神或镇宅的钟馗、罗汉;到了现代,人们用“福”字入画的渐多,寓意出入平安。
春联:为春节创作的特殊诗词
年终岁末,许多人家的门扉都贴上红彤彤的对子,这就是春联。春联又名对联、门对,是专门为春节而创作的特殊诗词,表达喜庆、祈福之意。人们往往将过去一年当中家庭的发展情况,包括为官、读书、生意等,都浓缩进小小的春联里头。据说,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勐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春联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其书法价值。古代春联更注重名家书法,而现在追求的是大众化。
某收藏家曾发现几户人家中有雕刻在门楹上的固定春联。从外观和内容上看,这些固定形式的春联已有好些年头。除了固定和张贴的形式外,还发现另一种悬挂式的春联,只是在春节时才悬挂出来,一对春联往往可以用上几十年。只是,随着当地旧城改造,这些历史的遗迹可能还来不及保护就已经消失了。
果盒:具有传承性的“年味”
过去,每逢大年初一,家里就会把存放在柜子里的祖传陶瓷年果盒全套取出洗净,分门别类地装盛上坚果、瓜子、糖果、水果等年货,款待上门拜年的客人。这当中,有9格的粉彩百花纹木匣套盒、22件的粉彩果盘套具、粉彩花口高足盘、斗彩人物盖盒、红釉开光喜字龙凤纹高足碗等。年果盒要一直摆放到大年十五以后才收起,等到来年才重新使用。
古代年果盒非常具有艺术性,而陶瓷年果盒可谓是果盘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传承性和珍贵性。如9格粉彩百花纹木匣套盒,其每格都有不同的形状、图案,工艺精细且很有意境,也表明了古人对年的看重,对年的情感。
剪纸:祈福与祝福的符号
一张红纸,一把银剪,竟能创作出一幅幅工艺精美、洋溢喜气的剪纸窗花!更让人赞叹不已的是,这是一种藏在民间的祈福与祝福的符号、自娱手段和艺术表现样式。古今人物、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等,皆可成为剪纸内容。
与其它收藏品不同,剪彩纸只有手工制作的才有收藏价值。因此,工艺水平是决定作品价值的最关键所在。就题材来说,生活化、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剪纸,就颇具收藏价值。有媒体曾报道,一幅以童话作家安徒生为题材的剪纸作品曾经在国外拍到6.9万美元的高价;“2007义乌文博会”上,一幅《清明上河图》剪纸也估价为80万元。
近几年,剪纸作为春节赠礼佳品也开始流行。随着喜爱剪纸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更是把剪纸装裱起来作为家庭装饰品或馈赠礼物。
花灯:元宵节的独有风景
元宵节,花灯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在元宵之夜举行张灯结彩集会活动的风俗。汉代开始则将元宵节定为“灯节”。
据载,我国制作华灯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唐宋时期,人们就以木料和竹子做支架,用绸布纸张裱糊大红灯笼来烘托节日喜庆气氛。逢年过节,人们喜欢买上一两盏花灯带回家,热闹又喜庆。夜色初降,一路彩灯高照,逶迤而来,成为群众文化的一道独有风景。
传统花灯有六角、八角之分,风格也较为独特。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因素,一些花灯风格又渗透着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的元素。在图案上,花灯多用草龙、麒麟、国外的动植物等;在木料上,过去的花灯中,有不少选用进口木料。
红封:小学生的民俗收藏
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千百年来的传统风俗。小小的红包,凝聚着亲情,象征着美好。近年来,红包封也成为人们的收藏对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红包封的设计从颜色、形状、图案上都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从原来的单一变为丰富。颜色有大红、粉红、枣红、粉紫、金黄等;内容有生肖、花卉、卡通、吉祥图案等;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菱形、心形、异形等;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还有活动的;质地有纸、塑胶、布、皮等。这些琳琅满目的红包封,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十几年前收藏红包封时,市面上也不过10来个品种,现在的红包封从印刷、包装、质地都各不相同,应该不下上万种。红包收藏门槛低、意义大,可以说是属于小学生的民俗收藏。随着红包封表现形式的拓展、应用面的扩大,尤其是贺卡式纪念红包封的出现,使其具有压岁钱与贺卡的双重意义,今后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概念的收藏题材。
(责任编辑:于俊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