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走近洛阳“非遗”】纯手工打造金银器之美

2015-02-05 09:18:51 未知

  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起源于洛龙区白马寺镇白马寺村,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兴盛于清代,并代代相传。白马寺金银器制作坚持用纯手工打造金银器之美。

  1 由宫廷走向民间

  所谓金银器,是以贵重稀有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饰件等。自古以来,国人就以黄金和白银作为财富的象征。因其稀缺性,历来被皇家贵族统治阶层所垄断,金银器不仅具有其本身的经济价值,而且蕴含艺术上的审美价值,因而它不仅象征财富,还被用来作为身份、地位、权力的等级标志。

  古人对金、银具有神秘观念,汉代方士认为“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代,这种观念更为盛行,为了保证统治阶级对金银器的独占,唐代统治者还把金银器的使用和社会等级观念结合起来。《唐律疏议》中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进一步强调:“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银。”因此,金银器成为当时人们身份的象征和标志,并延续至今。

  与此对应,古代金银器制作有专门的机构(如唐代的文思院),大多数隶属于宫廷或各级官府,为宫廷和各级官府服务,制作金银器的工匠代代相传。到了宋代,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金银器需求量增大,民间也出现了许多金银器手工作坊,各地的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明清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得到了空前发展,金银饰文化在民间落地生根,制作金银器的工匠逐渐成为一种民间职业,越来越兴盛。

  白马寺一带金银器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世居此地的王氏一族,靠祖传的金银器制作技艺为生,在当地很有名气。至今,有些人家还保存有古代的银器。据记载,清道光年间,王氏族人王继曾建起金银器加工作坊,开始规模化加工生产金银器,白马寺金银器制作进入了鼎盛时期。

  王亚强,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第十七代传承人,现为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馆长、洛阳锐泽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1980年开始学习金银器制作技艺,30余年来一直潜心钻研,几乎走遍国内各个金银器加工地,吸收各地工艺技法的精髓。

  2 纯手工制作技艺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白马寺村王氏家族的金银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在工艺上不仅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法,还有所发展,其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洛阳锐泽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主任伏智立说,白马寺金银器制作严格按照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以官府的金银器工坊工艺为内在要求,纯手工打造金银器之美。

  制作金银器的步骤简述如下(以银器为例,金器同理):第一步是范铸,把银加热熔化成银液,浇入预先准备好的方形模子,冷却后即成银板。第二步是锤揲(dié),利用银的延展性,首先用锤子将制作好的银板锤打成片,然后置于特殊工具上挤压锤打,敲打成各种器形。第三步是錾(zàn)花,锤揲成形的器物表面由工匠描绘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用錾刀进行錾刻。第四步是焊接,在银器和银装饰部件的接触点上铺上焊药,加热至焊药熔化即焊接成功。焊接完毕,要对器物进行打磨、抛光处理。接下来对银器的纹饰进行鎏金,把配置好的金泥涂抹于纹饰表面,用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就存留于器表上了。

  还有失蜡铸造技艺,将蜡用手工雕刻成所要制作器物形状的蜡模,或由硅胶模压得到蜡模,然后在蜡模外层层包裹沙土并预留一个小孔,晾干后焙烧,使蜡模挥发,外面的沙土就成为坚硬的外壳,壳体内壁留下了蜡模的阴模。将熔化的金属沿小孔浇注入壳体,冷却后把外壳打碎,这样就得到了各种金属铸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