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康熙《萧何月下追韩信》印盒

2015-02-05 16:23:48 汤毓贤

  

  《萧何月下追韩信》描写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名臣萧何引荐人才故事。这一史料见载于《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汉书》卷34《韩信传》,被历代小说和戏剧大量引用。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元末明初青花瓷珍品“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也以其独特的青花纹饰,成功地将此民间掌故当成题材融入到生活用品中,表现“良将难求”这一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前年笔者带队参加央视《寻宝》走进漳州,得见一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印盒(见图),经古陶瓷专家丘小君评鉴,确认为康熙青花釉里红印盒珍品。该器为圆形,高3.7厘米,腹宽7.5厘米,底径4.7厘米;子母口相合,盈手可握;青花与釉里红发色雅丽,异常秀美;主题纹饰取材于“萧何月下追韩信”,所画人物只有4人,除了萧何、韩信,还有2个手执火把的兵卒。画面中,韩信扬鞭策马奔驰于前,萧何带部下追赶于后,并将大半身隐于山梁的场景。人物眼睛虽为一笔点画,但神态切合主题表现,如仓皇出逃的韩信惶惑、求贤若渴的萧何急切,在追逐情景中演绎动人的故事主题。画片用笔简括,意境清幽冷逸,其中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巧用釉里红绘制火把渲染夜景。画中韩信的马饰、缰绳、腰带,萧何的枣红色坐骑,以及兵卒所执的火把,都用微泛赭紫的釉里红点缀。其颜色特性即是人们所认知的红色火把,跟青花绘制月夜的精细线条和翠蓝平涂相得益彰。

  这件印盒胎土淘炼精细,胎体洁白坚硬,釉面光亮纯净,胎釉结合缜密。器体子母口沿都绘青花弦纹1道,腹下画仰莲13瓣,器内有旋纹,腹底双线圈,足部与合口处刷护胎釉。画面用浓淡不同的青料,细致地刻划了人物、山梁、草地、巨石和苍松。加上用斧劈皴笔法抹画山石形状肌理,有意识营造浓淡色调,使人物与夜景相互映衬、动静相宜。近景与中景留白处,疏朗地烘托色泽浓艳、青翠明快的层次效果。该印盒分别用氧化钴矿和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再罩上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有机搭配的红蓝两色。放大镜下观察,釉层气泡密集舒朗,通透莹润,色泽沉稳,略有晕散,红、蓝绘饰色泽分明,釉里红斑渗入胎骨。

  该器以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和清新悦目的审美特征,恰到好处地传递了月夜场景,达到丝丝入扣、方寸天地的美轮美奂艺术境界。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当时流行带战争场面的题材,多绘于瓶罐一类器物上,用于这种袖珍文房用具的颇为少见,堪称是康熙盛世青花釉里红的上乘佳品。

  如今,这件印盒已被当地博物馆征集收藏。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