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心得
2015-02-05 17:09:04 王国柱
我本人由画画转入书法学习,应该是在80年代中期。随部队移师到山西集体转业后,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虔诚地四处寻师访友,拜见了省内各位前辈书家。在田树苌等先生指点下,开始遍习宋元明清法帖,涉猎黄庭坚、王锋、傅山一路草书。到21世纪初,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讲,已经基本达到省展的水平。走到这一步,对一般人来说再上升已经很难,也确实有很多人走到这一步就不愿意或不敢再走,最终被淹没!可是至此,吾并未以此为自满,继续怀着一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信心坚强的往前走。
在2006年年末的一次偶然机会,我作为基层书法骨干参加了中国铁建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铁建书协邀请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为系统的骨干举办了一期书法培训班。我是班上数得上基础最好的学员之一。经过一期的学习,我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书法?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书法?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书法?业余爱好者与专业作者的差距在哪里?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知识海洋里,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先入进去然后才能走出来,也就是说明确一个应该“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系统课题。从此以后,我带着这个课题连续三年上京师,下江南,转移多师,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最后寻找到“我师之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里,我基本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到2007年就获得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二等奖;08年获得了中国书坛第六届新人新作三等奖;09年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艺术奖;最可喜的是2011年全年共七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其中包括获得第十届国展优秀奖、第三届林散之双年展;2012年,达到了最高峰,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三等奖,成为山西省历史上获得此奖项的唯一作者。
经常与诸多书友交流时,大家问我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有如此大的收获,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呢?拿田树苌先生前两年的话说:“王国柱这几年不是坐飞机而是坐火箭上来的,速度太惊人了!”他希望“全省的书法作者应该向国柱同志学习”。我觉得这些年首先得益于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什么理念?就是一个“为书法而人生”的理念。当前很多人学书法,功利思想较重,不是靠扎扎实实临帖,向古人学习,光想走捷径,急着成名成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我则坚定了“走正路,求纯正,得古法”,并善于向高师求教,敢于向古人问知。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心境好,实力生”的哲理名言。其次,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什么心态?一个“不耻下问”的学书心态。不耻下问,在很多人眼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我多少年来始终觉得自身知识欠缺,把“充电”始终作为必须的终身功课,尤其在学书过程中,研究越深,越感知识短缺。学习,一是要在书本里学,二是要向高师高手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时我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选择的两任导师都比我本人年轻,但我都很尊重。两年导师班受益匪浅!要想学到知识,还得有一种“三舍”的付出精神,哪“三舍”?第一就是舍得时间,在我的业余时间里,不搓麻将打牌,不与人闲聊,不睡懒觉,三九天独坐炉旁读古帖,阅书论,三伏天光着膀子临古帖,写心得;第二就是舍得精力,我多年养成习惯,把家务丢给家人,一般工作放手给下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潜心投入书法研究;第三就是舍得花银子,学书法不同别的门类,要投入很多,有投入才能有收获。从学费到差旅费到笔墨纸砚以及各种书籍资料样样都得花钱,每年统计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外出求学时,常常会遇到宁可吃碗方便面也要省顿饭钱多买本好帖;少添一件新行头,也可以多买一刀纸的事情发生。
前不久,我所在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党委专门为我举行了一次“祝贺王国柱获‘兰亭奖’座谈会”,邀请了省书协领导和部分省城书法界代表参加,会上,省书协石耀峰主席指出,“王国柱目前已经是山西书法界的一面旗帜,省书协一是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对国柱的成功之路进行研究总结,向全省推广,三是希望国柱同志在全省的书法培训方面起到担当作用,带动更多的作者取得好成绩,为打造书法强省做出贡献。”我觉得,能够为山西书法事业做点贡献,我是很乐意的,况且这多年在这方面我是一直这样努力做的。
做一个成熟书家,是我长期以来的学书梦想。有朋友们讲,我已经实现这个梦想,梦想成真了!但我不这样想,我认为获奖包括获大奖只是一个书家的阶段性成果,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每每取得一个阶段性成果之后,都要清醒的认识到,某一阶段性成果距古人,距全国诸多方家、高手还远乎!近乎!我仍在学书的路上,愿与诸多书友们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董北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