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拍卖市场的佼佼者
2015-02-06 00:32:21 未知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而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于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
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代金石宗师、西泠印社发起人吴昌硕刻的“来修斋”田黄章,估价300万至50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380万元。而在2008年西泠印社春拍中,此作品成交价为235.2万元。此印为吴昌硕为著名昆曲学者、书法家张充和的祖辈李国芝所刻。张充和所藏近现代印人印章以吴昌硕居多,此章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
在2012年至2013年的拍卖市场,田黄石的价格在每克8000元至10000元之间,今年田黄石的市场价格在每克1.5万元至2万元之间,收购底价达到了每克1.5万元。据保利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记录显示,田黄石的价格已经拍到了每克7万元。
当前收藏界辨别田黄有三大标准,即“石皮、红筋、萝卜丝纹”,即“无皮不成黄,无格不成黄,无纹不成黄”。对此通用标准,著名田黄鉴定专家王敬之认为,这也不能绝对。“千种玛瑙万种玉”,他在福州就看到许多无皮无格的田黄,都是田黄中的珍品。
王敬之说,田黄只在福州寿山村能找到。寿山村旁有一座山叫“高山”,高山下面有一条小溪,叫坑头溪。凡是坑头溪流经的水田就有田黄的出产。这山是一座锥形山峰,在地震及风雨剥蚀过程中,一些碎石就从山上滚落到田里。是否带石皮和裂痕,各自不同。在鉴识田黄时不必死抱着“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不放,当心漏失宝贝。但“无纹不成田”是绝对的,从高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必须要经过坑头溪溪水的浸泡才可能成为田黄,田黄的“萝卜纹”就是在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浸泡中形成的。
据其分析,田黄的成色与产地分不开,有上坂、中坂、下坂之分,田黄产地又与坑头溪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上坂出产的田黄比较通透,颜色较浅,中坂田黄温润致密,颜色鲜嫩,是标准的田黄,下坂田黄较为粗硬,颜色较深。其中中坂田黄最好,其次是上坂,下坂最差。上坂距离坑头溪的源头最近,到中坂和下坂依次有其它溪流汇入。
专家认为,田黄是经坑头溪水数百万年“泡”出来的。田黄的母石是产于高山的优质寿山石,在数百万年前经地震或风雨的剥蚀滚到了山下,又因水土流失被埋进土里,寿山石中的矿物成分在土壤、溪水及有机酸的蕴藏浸泡下,最终生成莹润凝腻的田黄。上坂、中坂和下坂的田黄质地的区别,与浸泡的坑头溪水息息有关。上坂坑头溪水中的微量元素过于饱和,石头被浸泡得较为通透。中坂因为大段溪的汇入,溪水所含微量元素非常适合田黄的生成,这里的田黄大多具备“细、结、温、润、凝、腻”之“六德”。下坂因为大洋溪的汇入,水中有利微量元素不足,下坂的田黄显得不够通透,色泽也差。
据深圳鑫宝源市场部张总介绍:此田黄石印章实属难得,保存完美,刚推出市场不久就得到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赞赏,定能在收藏拍卖市场占露头角,实属难得!
(责任编辑:邱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