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与绵延——刘文谌的绘画艺术
2015-02-09 09:55:58 沈伟
诺瓦利斯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四处寻找家园。而哲学之思一经诗化,便直接通向了艺术。
刘文谌的绘画作品,也是一种乡愁的滋味,并从视觉上造就了一个能够体验精神游历状态的家园。
乡愁,是一种怅惘的意识,那些缥缈的联想和印象,稍从即逝。刘文谌的绘画,是在对乡土和乡音的迷恋和述说中,体现出了乡愁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又来源于他的鄂西巴楚之地所曾经有过的生活经历。在那片峰恋叠嶂、溝壑纵横的土地上,神、巫传统的深邃和神秘,至今依然蔓延着原始的浪漫与寂寞,诚如壮子所曾说:“危言日出,以和天倪,因此曼衍,所以穷年”。在那里,人的生存精神,不因物性的匮乏而荒废,相反,它却以感应神性的照耀而绵长和悠远。时空飘摇,我们不仅因此而感受到一种距离、尤其是与现代文明的距离,而且面对当代工业化和都市化所带来的精神荒凉,这种反照尤其令人倍感惆怅。
实际上,对乡土情感的体验和引申,只是一个延续艺术灵感的线索,并由此增添了视觉画面滞涩的况味;它让我们眺望故乡、咀嚼回梦。
八十年代以来,刘文谌就一直在绘画中追寻着鄂西巴楚在人文气息上所体验出来的那种原始气氛,最终形成为个性化的《红土系列》作品,在形式中充盈着丰厚的内容。
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一种语言的方式,也就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在刘文谌那里,这一点尤其表现为民间土纸的选择与浓墨重彩的运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作品面貌,这一点尤其表现为民间土纸的选择与浓墨重彩运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作品面貌。就土纸材料的质感本身而言,它是粗糙而沉厚的,但那种带有手工制作感觉的生拙与朴素,却恰恰提示了日渐消逝意味的触摸感,也恰恰使墨彩的痕迹贴近了原始乡情的浑然与敦厚。这是一种笔触与意境的谐和,并在惨淡经营与自由挥洒的状态之间,统一为整体的视觉图象。
尽管刘文谌的绘画追寻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但他风格变化的因素,却更遥远地根植于楚骚艺术的美学境界,显示为质朴和粗犷中的细腻,显示为诗化的浪漫和抒情。试观他近期的《巴楚风系列》,我们可以说,刘文谌的绘画作品日趋单纯与简练,它们不仅是主体意识的回声,同时也是艺术表现的成熟;敦厚的造型,凝重的用笔,塑造出对象世界的生命活力,愈加清晰地地使人们透过斑驳的意象,感悟心灵空间的一片净土。
一种艺术,若能浸透着文明的意识,它便将成为一种追忆:回溯遥远,绵延精神。
(责任编辑:张彦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