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浪漫
2015-02-09 09:57:22 周洁
邂逅土纸
那天,去湖北美术院拜访刘文谌先生刚说出大名,就有好几个人帮忙指路,真真见识了“刘文谌好人缘”。基本上不费工夫,就找到了他的家。
诗意地生活其实十分简单,有时就是一枚卵石、一支竖笛、一盆吊兰、一幅画、一弯月、一卷书。在刘文谌家,这一切都有。仿古家具摆设井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让人疑其不食人间烟火。
看刘文谌的画,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山寨,满街灯火,众多山乡游人……灯火稀疏下来后,漆黑夜上,灯影流连,吞吐出火焰,耀眼夺目。新奇的刺激,令人产生思接干载的遐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涉足鄂西山区,更多是以长阳为自己的生活基地。那里的风土人情,常常唤起我少年时代的那种淳厚、质朴的情怀。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找一种恰当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它。”直到1984年,邂逅手工土纸。
“一开始,我也是用宣纸画画,但总觉得无法淋漓尽致地表现我的人物,内心十分苦恼。有一次,在山寨写生,所带宣纸告罄,便找来当地农民制造的手工土纸作画。不意,产生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笔下那种古朴拙涩的感觉,与我看到的、想像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相似。皴擦、涂抹、勾勒、腻色,更接近山民那种粗犷憨厚的性格。”
在土家族的生活里,土纸,这种粗糙柔润绒厚呈泥土色的纸,只是作为冥钱,来寄托情思。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似乎从来未有登过大雅之堂。20多年前,它与刘文谌相遇,竟脱胎换骨,与人共荣,甚幸。
钟情红土
画土纸,也造土纸。在刘文谌的日记里,我看一段句子,详细记录了土纸生产的过程:“曹家厂自古以来造土皮纸已有百年历史……手工土纸作坊,建在山溪旁,靠山里溪流的水来推动大石碾从原料到制作打成捆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造土纸的原料主要是丛竹,造土皮纸的原料主要是桑树皮。这些原料需要石灰泡烂后,再用石碾压碎打成纸浆放入水中搅拌,然后用很细的竹帘一张张打捞起来挤压水分待干后又一张张晒干……”略有不同的是,刘文谌所造土纸,竹料里加了些桑树皮,故纸色呈淡黄、纸质柔且绵。
我一直觉得好奇,刘文谌作画纸是淡黄色、黑是黑色,为什么将他在长阳画的系列风情画命名为“红土系列”?
“传说中,土家族远古的先民‘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巴人崇拜太…,敬火、尚赤、尚黑。土家人与日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骄阳灼灼,皮肤均被晒成暗红;山高天近,朝阳一现,金光从山顶落向山腰到山谷,一切都是红色;火能把黑夜变红.把土地变红……”
原始的情愫、民间的,以趣,刺激着刘文谌的创造力。“后来,我觉得单纯以墨作画,似乎还缺少什么。那时我的眼前总横浮着这样一种景色:一片斑斓的奇丽,荷犁而归的老农牵着耕牛,在满天朱霞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神秘、古朴,宛如童话一般。我渐渐开始着色,并尝试着将楚国漆器中的神秘浪漫色彩融化在我的画面上。”当土纸的土黄底色,从那朱砂色的缝隙中闪烁出奇妙的光亮时,刘文谌一阵喜悦,“终于把那种在现实中感受到的东西给表达出来”。画家心中的“红土世界”,很快从长阳出发,走向世界。
时尚厚实
外表文弱,“高谈阔论不行”,画起画来,则激情四溢。采访过程中,刘文谌的夫人回家,如带来一股春风,画室顿时活起来。在夫人眼中,刘文谌是时尚、细腻盼,“他像年轻人‘样,喜欢买影碟,凡是奥断卡获奖影片,我家全有。”买得最多的是音乐碟,特别是耶种来自西藏高原的《阿姐鼓》。
“在构思的时候,比较平静。将自己画的那些素材在脑海一一翻过,渐渐有了一个清晰轮廓,则展纸泼墨。”这时,刘文谌习惯将画室的音响打开,和着雄浑、悠远的乐声,红色的、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颜料落在黄色的土纸上,渐渐,神秘的土家风物现于眼前。
土纸上作画,笔过处,有一种皴的感觉,需要涂画多次,很费工夫。刘文谌的土纸画虽然尺幅不大,因为画面厚实,有一种厚土的感觉。而石青、石绿点染其间,有一种跳跃的效果。让人在感受到土家山民粗犷、奔放的同时,似乎还隐隐感受到一种沉默、凝重的东西向你袭来,一直源源不断向画外延伸……
我在《中国摄影》(1990年11月出版)上看到过一组命名《思想者》的图片,认识的人有刘文谌和曾卓、徐迟。其中刘文谌的那张特写,背景是画家自己的作品,“日”、“月”同升。眼神略略仰视,手扶额,那种返回自身,向内求索,冥思遐想的瞬间神态,自然进入思想的空间。一张照片,让人把刘文谌读懂。
(责任编辑:张彦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