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艺术家与古村落相遇

2015-02-09 17:03:33 潇然

从孤岛到理想国:想象古村落保护的另一种可能(古村落文化之二)

  导言:艺术家孙君在湖南会同高椅村,实践了他保护古村落的一整套设想。“田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下,他尝试重新激活古村落的传统元素,让高椅古村既能够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态,又能适应当下农民的生活,通过建立新型经营模式和“乡村资金互助系统”,增强古村经济的造血功能,在不过度商业化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幅员辽阔的中国,还有许多像高椅这样散布四方的古村落,有哪些艺术家参与其中的保护个案?海外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究竟需要哪些资源?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尊重原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聚信息的平台,将星罗散布全国各处如孤岛般存在的古村落,以及来自官方和民间的资源连接起来,共享现代社会的发展,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平衡之道?

  当艺术家与古村落相遇

  不在高椅村的时候,孙君的身份是艺术家,他当过兵,做过采石化肥厂的烧炉工,从事过十二年的美术教育,还举办过画展。他之所以来到乡村,来到深具历史底蕴的古村落,首先是因为画画。

  1997年冬天,孙君到山西毛家坪写生,黄河河床狭窄,几乎断流,像鸡肠子一样弯弯曲曲,回到北京以后,他去听“地球村”廖晓义、汪永晨等人的讲座,才知道环境污染导致了大同的乌烟瘴气,过度砍伐导致了黄河的生态危机,那时起,他便开始关注环境、乡村,再后来,把目光转向古村落。在朋友眼里,孙君设计乡村民居,指导施工,倡导资源分类,与村民打成一片,“好得不能再好”,他却仍然认为,自己在画画:“我想画一幅很大的画,一幅我和村民能生活在其中的真画,那就是我的梦想。”

  像孙君这样,常常留连或扎根于古村落的艺术家还有很多,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古村落保护。

  很多艺术家都以古村落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摄影师王轶庶用影像表现消失的满语,水墨画家雷子人,早在2007年即出版了《渼陂·渼陂——一个画家的古村落图记》。当古村落作为视觉元素定格在具体的作品中时,也藉此通过艺术的路径走出深山,走入大众视线,被更多人关注和熟知,那些濒危的民间技艺和传统风俗于是得以保存。

  不过,以上终究还是个体行为。当大批艺术家来到同一个地点采风、创作时,山光水色极好的村落便逐渐成为驻留基地,深圳观澜版画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依山傍水而建的客家古村落,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烟桥的故乡,在官方规划了版画村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入驻其中进行创作,产业发展与村落保护两不误。

  还有的艺术家走得更远,他们通过艺术行为介入古村落保护及乡村建设,著名的案例有“许村计划”和“碧山计划”。艺术家渠岩,策展人左靖,两人一北一南,分别在山西和安徽进行着艺术复兴乡村的实验。他们延续上世纪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知识分子进行乡村建设的思路,同时发掘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家具有什么方式和特征呢?艺术首先是情感判断,能重新建立和乡村的关系,建立人和人的关系,”渠岩说。在这样的情感判断下,渠岩梳理乡村老宅的文物与文明价值,修复乡村遭到破坏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系统,用一个乡村原有的资源而不是破坏它来创造一个新乡村,并召回和恢复乡村被破坏的神性。

  左靖和欧宁,则在皖南碧山落地了许多文艺活动:丰年祭、庙会、诗歌课、民谣音乐会、国际摄影节,建立碧山书局,碧山书院等文化机构。产业发展领域,碧山所在的黟县有几千栋古建,他们因此把重点放在古建筑的修缮和再生利用上,此外,还通过“黟县百工” 发掘当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手工艺品。按照左靖的说法,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恢复当地的公共文化生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