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象由心生 境生象外

2015-02-10 09:14:02 张在波

读黄华兆少数民族肖像系列水彩画

  提到青年水彩画家黄华兆,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其以象征传统文化的器物与符号的组合为基本视觉特征的“天语”系列、“色域·国剧”系列意向性绘画,以及以藏传佛教为母题的“灵光”系列等大尺幅的作品。看惯了这些,当我们再来看其以西南少数民族少女为母本的肖像画,尽管作品尺幅不大,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华兆画少数民族肖像完全是兴趣使然。也许是自身少数民族(壮族)的身份和成长环境(广西)使得华兆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因此,华兆对少数民族头饰与服饰的造型及色彩等有着几近痴迷的偏爱,对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把捉与表现也更为准确、到位。

  华兆的少数民族肖像画涉及瑶族、傣族、壮族、彝族等,或头像或胸像,但基本都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少女形象。在华兆早期的肖像画作品中,他不仅将早年研习油画的过程中练就的扎实而熟练的造型能力和写实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在水色语言的运用与表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其作于2009年的《瑶族姑娘》和作于2010年的《瑶族少女》为例,画面往往以灰褐或黄褐色的调子为背景,人物造型严谨而结实,五官及面部表情的描绘都极为写实,甚至头饰及服饰的每一个细节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下笔明确而肯定。尽管在人物的造型及块面的处理上尚未完全摆脱其油画技巧的影响,但其水色语言的运用和对光影效果的处理也使得画面渗透着清新灵动而典雅韵致的水彩味。

  在作于2012年的《彝族少女》和作于2013年的《傣族姑娘》、《红妆》等作品中,华兆向我们充分展示着其近年来在水色语言探索上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在这些作品中,背景色调变得更为沉稳而雅致;人物造型依然坚实、严谨,但对大水的自如运用使得油画的厚重感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则是水色语言的透明感和清新灵动的气息。水色语言上更加简练概括而含蓄内敛,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除五官及面部表情等作必要的细节处理外,其他甚至服饰、头饰等均以大笔挥洒,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更加丰满感人。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并且于沉着稳重中渗透着微妙的色彩变化,加之对水和大量留白的灵活运用使得画面整体虚实、疏密的变化和呼应更加丰富多样,写实处一丝不苟,轻松处则如行云流水,严谨而不失自由洒脱,从而将画面形色关系的表现与整体视觉效果呈现推向一个新高度。从这个角度而言,华兆的少数民族肖像绘画与其“天语”系列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艺术终归是一种精神的显现。如果说华兆笔下的南国风光是其对家乡故土的思恋之情的自然流露,“灵光”系列作品寄托着画家对佛教净土的向往,“天语”和“色域·国剧”系列作品承载着画家对传统文化的追慕与反思,那么其少数民族肖像系列作品则可以说是画家对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质朴纯真的情感世界的景仰。

  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充满着喧嚣、浮躁、诱惑与功利,这对于一位痴心于艺术的画家而言无疑是一种心灵的煎熬和折磨,对于性情率真、为人真诚踏实的华兆而言更是如此。但是,华兆显然并没有收到这些因素的干扰。他的画宁静而单纯,画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没有过多的表情,而是表现出一种自足的神情和淡定的心态。我想,华兆自己也是如此。因为,在他的绘画中,他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港湾。

张在波  

《中国水彩》编辑、青年批评家

  2013年9月3日

(责任编辑:谢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