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消息爆棚 艺术品投资究竟靠不靠谱
2015-02-10 11:11:48 未知
刚刚过去的2014年,艺术品基金、信托遭遇兑付困境,而艺术品市场整体的平淡表现,也让急于获利的艺术品投资蒙上了阴影。
与艺术品的收藏和消费不同,艺术品投资从一开始似乎就被戴上了“投机”的帽子,但艺术品投资真的不靠谱吗?
“急功近利”的艺术品基金
2014年,是很多艺术品基金集中兑付的时期。就在这一年,艺术品基金不断传出负面消息。
2014年7月,深圳杏石盛世艺术品基金兑付出现问题,多数投资者只拿回本金的10%,遭多名投资人讨债;北京雅盈堂等2012年发行8.7亿元艺术品基金,被证实抵押的艺术品均为赝品;2014年12月,由业内知名策展人沈其斌操盘的艺术基金又被爆出现亏空,遭遇追债的困境。在遭遇市场进入寒冬的同时,艺术基金接连爆出亏损消息,不得不让业内对艺术品基金和信托的模式产生疑虑。
然而,就在2014年8月,由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则被业内视为艺术品基金的利好信号。10月,深圳财富集团对外宣布将成立“财富集团·壹号艺术品投资基金”打造深圳首支艺术品基金;“北京盘古拍卖投资发展基金”也在下半年开始进入募集阶段。艺术品基金似乎并未遭遇“断崖式崩塌”,而是又有了复苏的迹象。但事实并非如媒体的政策解读和基金管理公司的高调宣传那样乐观。
记者的一位朋友张先生,是北京某机构发行的艺术品基金项目总经理。他手中的项目书已经发出几个月,但回应者寥寥。记者在这份项目书中看到,这支募集规模为1个亿的基金,“基金期限为1+1(封闭期1年,每满1年投资者可选择退出),投资金额在100万到300万元之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投资金额大于3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并承诺每半年分配一次收益,期满归还所有投资本金及收益。”尽管基金设定了相对合理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但是,过短的投资期限总让投资者心中充满疑虑。特别是近期关于艺术基金的负面消息不断,导致投资人失去信心。张先生的募集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最近两年,艺术市场大环境的萧条,让原本对于市场有着极高期望值的艺术品基金也陷入困境。而投资人在短期内追求高额的回报期望,也让原本并不完善的基金运作缺陷暴露无遗。
通常,艺术基金承诺的15%-30%的回报率,对投资人具有极高的诱惑力。但由于艺术品有其特殊性,遵循着自身的市场规律。长期持有、评估困难,流动性差等特性,决定了其价值增值要有相对长的成长期。而市场上发行的艺术品基金大多为3-5年,甚至有更短期的1-2年,承诺回报率高达20%以上。这严重违背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具有极高的风险隐患。
此外,目前国内艺术品基金大多承诺担保公司和资产抵押,但仍然在兑付阶段显得捉襟见肘。去年深圳杏石盛世艺术品基金尽管已经将东莞某银行作为委托资金管理人,但仍然未能按照基金发行承诺书清退方案所述那样如期兑现。而在去年业内发行的一支艺术品基金的招募书上,记者看到项目运营回款来源为“项目公司营业收入”和“保证金收回”两项,作为艺术品基金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资产质押、第三方保管、连带保管、保证金回收等等,看似层层严密的保障,其实也仍然存在着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作为担保方的信托公司实际上并不具备经济实力,可以随时宣布破产,而艺术品的担保需要鉴定、估值等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而艺术品退出往往受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通常难以在短期内兑现甚至实现大幅增值。而目前国内的估值体系不健全、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的情况下,机构要依靠艺术品去银行抵押融资也有相当困难,这些因素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风险。
从事艺术品拍卖行业20余年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认为,艺术品基金本身并不存在错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成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只是国内投资人对待艺术品基金向来有着急功近利的投机心态,这让一些艺术品基金迅速走到尽头。“艺术品市场是个小众而且慢热型的市场,不仅要求从业者的专业性,也要求客户的专业性,急于求成或者急功近利则会欲速不达。”甘学军说。
在艺术品基金急于求成的背景之下,很多基金管理公司也陷入了假拍、做局等危机之中。
策展人、艺术品基金操盘手沈其斌则把国内艺术品基金的失败归咎于“产品本身设计、团队等因素”,沈其斌认为,艺术品基金在西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投资方式,走得很稳健,投资周期长。国内艺术品基金投资周期很短、投机性强,是导致高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投资艺术品应该尊重艺术品价值增长相对缓慢的特性。“艺术品的价值爆发增长通常需要7到10年的时间。而国内的艺术品基金投资周期多数是3到5年,甚至更短。”
业内专家提示,目前艺术品基金管理人的风控能力、投资人的风险意识也成为下一轮艺术品基金发展需要突破的行业瓶颈。基金出现问题时,刚性兑付保障,也是对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考验。
“艺术品基金并不是不能做,而是如何做的问题。”甘学军表示,艺术品基金的四五年发展,大多急功近利,投资人追求短期效益,并不关心艺术品行业的特性。“流动性差、评估体系缺乏、目标客户不确定等因素,都是艺术品市场的特性。这就决定了,艺术品市场并不能以单纯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模式操作,而是要培育市场,而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
“投资有道”的操盘手
去年以来,艺术品“礼品市场”的萎缩,对民间交易市场造成重大冲击;艺术品拍卖行业仍然处于资源和价格的调整阶段。而最近两三年热炒的“新水墨”“新工笔”、当代水墨等投资概念,在去年也到了一个集中“兑付”的阶段。去年,如保利、嘉德、苏富比[微博]北京等重要拍卖机构均大力推出当代水墨专场,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些炙手可热的品类概念中,年轻一代的作品成为一些资本的重要投资标的。在短短的三、五年间,一些青年画家的作品价格迅速飙升,作品价格上涨十倍乃至几十倍。
艺术品经纪人刘先生,拥有自己的艺术品经纪公司和一家画廊,他与国内的几家重要拍卖行也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去年,他再次以“买断”的方式签下两位青年画家。
“通常,‘买断’有几种模式,一种就是全款买断:投资人根据艺术家的年度创作量,以打包价格向其预支付全年作品款;另一种则是预付定金,投资人通常会根据艺术家的创作量预订一定量的作品。”他介绍,“买断式”合作通常还要配合机构推广,如为艺术家定期举办展览,以及在拍卖行上拍其作品等。
记者了解到,尽管时下的“新水墨”概念已经持续炒作多年,但仍有一些机构的资金陆续进入。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仍有多家房地产背景的企业合作投资艺术品行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较强的推广运作能力,这些机构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参与。而记者的另一位青年画家朋友,也在去年与北京某机构签约,将其作品“买断”,并迅速将他的作品市场价格抬高了5-6倍。
艺术品经纪人刘先生告诉记者,运作一个青年艺术家需要的资金大概是200万元,投资的期限是三到五年。“头两年是培育期,价格会稳中有升,但不会迅速飙升。我给投资人的保证是,三年以后的价格涨幅大概在三倍以上。平均下来,投资人的年化收益在应该15%左右。”他说,对于投资人来说,一个艺术家通过三到五年的运作,作品上涨两到三倍以上不成问题。但是,需要扣除中间的运作成本(包括,展览推广费用等),加上交易成本,如果运作成功,则整个的资金收益能保持在50%以上。作为游刃于业内多年的操盘手,刘先生手里有不少的投资客户委托其代为运作。“我的投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朋友、客户,也有机构。这些资金通常是利润分成。这比一些私募基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只不过,风险是一样的。”刘先生说道。
“投资艺术品类似于股票,庄家要先建仓。”刘先生告诉记者,对于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只有“买断”作品才能运作。“等到时机成熟,开始在一二级市场上‘放货’,再由‘散户’接盘。”而整个的运作周期一般要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行情,以后的投资期限很可能会继续拉长。”
他透露,去年,被市场炒的“新水墨”“新工笔”作品,开始大规模在一二级市场出现,其中一些现象,就是这种投资模式到期兑付的表现。
2014年,对于艺术品投资来说或许并不是回暖的一年,但在经历了两到三年的调整期后,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艺术品投资”也开始从短期炒作趋向于长期运作。
任何市场都要经历周期性起伏,更何况发展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艺术品行业,未来的道路必然会曲折而漫长。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