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解读:什么是当代艺术批评?
2015-02-10 17:43:37 裴刚
【头条】当代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观察之一:当代艺术批评真的失语了吗?
编者按:在“八五美术新潮”30周年之际,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批评转型期的又一个重要时段,关于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批评的反思多见于近些年评论文章和研讨会。恰逢其时,近期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出版,汇集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二十位批评家的学术成果,他们是陈默、顾丞峰、高岭、冀少峰、刘淳、鲁虹、吕澎、李晓峰、马钦忠、彭德、孙振华、王端廷、吴鸿、吴亮、王林、俞可、殷双喜、杨小彦、朱其、邹跃进。他们以文字的方式,全方位记录和呈现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同时见证了着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具有珍贵的文献和史料价值。雅昌艺术网在对参与文选的批评家作者的采访中了解到在二十五年前,江苏美术出版社总编索菲就编辑出版过一套同类书籍,作者侧重中青年。十几年前,湖南美术出版社李路明、邹建平、张卫编辑出版过一套图文结合的批评丛书;后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程大利也主编过一套,侧重老批评家。今年是“八五美术新潮”30周年,30年来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批评共生发展,两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间点艺术批评文库的出版不仅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献梳理,同时提供了对当代艺术批评现状的反思。这部集二十位艺术批评家文选的文库出版也回应了近几年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现状的诸多质疑。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与互联网对当代艺术批评的影响巨大。诚如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续小强所说:“正是艺术批评家们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思想交锋,才使当代艺术批评变的鲜活而有意义起来。另一方面,当代艺术正在发生或将要出现许多新的征候和变化,比如当代艺术市场的日趋活跃以及艺术与资本的联姻对艺术纯洁性的挑战,再比如当代艺术是秉承新传统还是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拐点。如此种种,恐怕是任何一个艺术批评家都无法回避的。”一方面,资本的力量在推动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艺术市场,艺术批评无法置身于世外,只能参与其中,那么与中国当代艺术共生的艺术批评自然与艺术市场发生关联。另一方面,进入自媒体时代的互联网使发表个人意见大开放便之门,各种意见领袖和“大V”发表的批评声音通常基本立场都非常鲜明,但往往喜欢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在学术上显得急功近利,与建立在系统的艺术史观及其艺术理论为基础的艺术批评的学术活动产生不同的向度。而碎片化的貌似海量的信息令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储备,其实真正有价值的艺术批评成果也同时淹没和阻隔在这片信息之海中,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这种貌似热烈的氛围下却是缺乏交集,缺乏共识的状态,对转型期的艺术批评建树却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对艺术批评是否仍然对中国当代艺术起作用?或者对“艺术批评失语”的诟病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对此,批评家们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反思,如批评家彭德在一篇名为《美术批评谁失语?》中讲道:“所谓批评失语,是说揭露时弊又能引起轰动的文章很少了甚至没有了吗?没有引起轰动的文章,是受众心智成熟的表现,批评转型的征兆,值得庆幸而不是相反。”
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处于转型时期的节点,关于艺术批评的学科建设,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方向,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批评家与市场的关系,如上种种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密不可分的问题摆在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有识之士面前。雅昌艺术网希望从人们关心的问题出发抛砖引玉引发有益的探讨。
什么是当代艺术批评
在各种信息风暴的漩涡中,显然面对转型期的当代艺术批评,首先从学科的建设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去判断艺术批评对当代艺术的现实影响,才能让艺术批评不负众望。批评家朱其在文选中谈及对艺术批评的定义以及学科建立的基础时讲到:“艺术批评是一门应用性的学术活动,它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判断是以艺术史观及其艺术理论为基础的。从文艺复兴的瓦萨里的艺术传记史到19世纪瓦尔堡、帕诺夫斯基等人的风格史学派,确立了西方有关‘艺术’‘艺术史’及其‘艺术理论’的基本体系,现代艺术批评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中国自古有文入画论和画史,其中亦有接近艺术批评的‘品鉴’,但严格的意义上,在19世纪以前,中国传统并无真正意义的艺术史观和艺术理论。现代艺术史观和艺术理论来自欧洲或欧化的日本。”
雅昌艺术网在采访批评家殷双喜时,谈到对艺术批评的定义时他说:“什么是批评,有的人是研究批评理论的;有的写评论文章,评论展览,评论画家,有一些人可能是一个展览的前言或者是随笔,都是一种表态。我觉得批评可以有广义的批评的概念,也可以有比较专业的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批评是对艺术的现象,发表看法、感想。批评的形态可以是文字的写作,也可以是语言的表述。冯博一有一种看法叫策展批评,批评家可以通过展览表明自己的态度,通过策展来批评、影响艺术界,对艺术的现象表态,呈现出艺术观点,当然是用行动来批评。另外一类批评是狭义的批评,系统的研究批评的理论,批评的方法,我们现在的一个问题在哪里呢?批评要不要专业化,要不要学科化,批评当然是发表意见,但是发表意见是不是就是艺术批评?每个人都有批评的权力,但是不是每个人的看法和评价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批评?这个问题涉及到专业性和学科性。我觉得批评应该是系统的专业化、学科化的,提升专业水准,如果只是一般的感慨,发一发议论可以作为意见,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见。微博里的大V、意见领袖发表的评论不一定是长篇大论,但是真正的专业评论应该有他的一些要求,有一种学术的基础的训练。”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系统建设是解决艺术批评文体的基础,批评家殷双喜接着讲:“上海的批评家、文学评论家吴亮先生他的观点蛮尖锐的,他说批评不要学科化。批评是一种天才的、自由的显现,不要被各种各样的规矩、规范所约束,我觉得他说的是另外一个方面,批评的一种境界,批评到一定的境界和层次的时候,不要受什么规范条条的约束,真的是有多种形态,一种激情表达出来,这是可以的。如果从艺术批评的基础来谈,还是应该要有系统的学术训练。比如绘画,我们说孩子也能画画,退休的老人也能画画,是不是不需要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人人都可以画,人人都是美术家?显然人类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分工和专业化是必然趋势,热爱艺术不等于会成为艺术家,发表意见不等于是批评家。当然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态非常丰富,我们除了可以听到专业的批评家的意见,各种各样的意见也都可以发表,也都可以参考。所以我主张在专业批评界,这个事情就要做得比较专业。批评家年会在吸收学术委员的时候,我的基本态度也是这样,我说批评家年会吸收学术委员一定是专业的批评家,所谓的专业批评家就是大家有共识,有相当持续时间的批评工作和成果的批评家。大家能够认可,也不是说谁写了一两篇东西发表意见,他也就成为批评家了,这个事情跟其他各行各业是一样的,总归是有爱好者和专家之分,有业余和专业之分,有文野之分,有雅俗之分,否则这个社会说一锅粥,你说就是你,大家也不愿意看到,比如现在电脑坏了,肯定要找专业人员修,不放心让一个业余人员去捣鼓。”
如果从批评的现状来看批评家的工作,批评家彭德在提及批评家在面对艺术家和批评的问题时曾在文章中提及:“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批评家刘淳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讲到关于批评的价值和意义时说:“批评是一种判断,无论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都是如此。批评需要的是批评家的眼力——这是一种面对作品时能够判断其好与不好的能力。而好与不好,又涉及到价值标准。尤其是在一个价值体系发生变动的时期,判断本身和过程就是参与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今天,我们面临的又是一个时代的转型,,所以对任何一位批评家来说,批评的同时,又是参与价值体系重新建立的过程。这就是批评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在今天的现实作用。”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