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基金会游走在理想与困惑之间
2015-02-14 12:36:42 未知
在2012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杨澜与万捷曾联名提交了一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提案。提案中谈道,中国文化艺术公益领域方兴未艾,特别是在高雅艺术的推广与普及、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艺术探索与创新等非营利领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由于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畅、法律和政策不配套,挫伤了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提案建议国家“加快公益立法”“完善文化非营利机构认定办法”。然而,这一呼吁却没有得到多数委员的共鸣。“很多委员认为文化艺术公益领域的事情对大家没有感情冲击力,虽然重要,但不紧急。中国还有许多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日前,杨澜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当时感觉特别任重道远,文化艺术方面的公益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可能几十年以后才有成果。因此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还需要完成一个语言的转换,即要把一个站在人类文明和人类发展角度非常重要的事情,翻译成一个大众也能感到非常重要的语言方式,否则它永远都会被束之高阁。”
1月31日,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主办的“2015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峰会·艺术公益与艺术资助”在京举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香港K11艺术基金会理事何宝容、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中日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吉川竹二等中外嘉宾共同畅谈他们从业的经验与困惑。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基金会在经历了30年的发展后,已从初期的无序混乱开始步入正轨。虽然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但并不妨碍其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阶段。
艺术基金会数量逐年增多
近几年来,艺术资助在我国逐渐增多并走进公众视野,除国家投入的部分项目和资金外,由民间组织的各种协会和基金会也开始发力。据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介绍,2014年我国基金会总量达到4230多家,其中冠名“文化艺术”的基金会有130家,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基金会有数十家,仅2013年和2014年就有50余家文化艺术类基金会诞生。“艺术基金会的规模、资金总量、支出、资产状况等都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文明的状态。”程刚说。
从运行情况来看,新成立的艺术基金会虽然个体规模并不庞大,但却各有特色,且做了许多实质性工作。如2014年成立的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关注目标为当代艺术领域,目前已资助了数个美术馆的项目与展览。“我们没想做多么宏伟的事情,只是想对目前的当代艺术生态做一个有益补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个人、企业以及政府能够关注当代艺术。”该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楠楠说。
香港K11艺术基金会是2010年在香港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其目标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国际性交流平台。“我们有自己的K11艺术空间,除了举办展览以外,还有不同的工作坊、座谈会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我们非常重视与博物馆及其他艺术机构的合作,希望通过不同平台,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推广到世界各地。” 何宝容说。“我想说艺术教育不是艺术家的教育,也不是艺术从业者的教育,我们并不期待或要求这些孩子将来以艺术手段谋生或者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而是希望通过艺术教育能让他们发现更好的自己,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沟通力和表达力。”杨澜说。
随着艺术基金会的逐渐增多,我国艺术资助的触角也开始伸向各个层面,资助的方式也更为多元。既有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也有服务、智力等形式的帮助。 “艺术资助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就在于为艺术机构和艺术活动解决资金等后顾之忧,为没有市场效益却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创作提供土壤,使艺术家更加心无旁骛地从事艺术创作,使艺术得以自由发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金锦萍说,只有让公众和组织更多地参与艺术事业,提高艺术在社会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最终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艺术基金会可抱团发展
当然,与许多新生事物一样,艺术基金会在当前也必然面临着诸多困惑、困难和挑战。如,我国仍缺乏完善的文化艺术赞助制度;艺术基金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有限;大众对艺术资助的认识仍然明显不足;基金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资产的增值保值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拓展思路,用新思维、新办法管理基金会,让艺术资助的每一分钱花到实处,也考量着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
除各种配套制度外,“人才”也是制约艺术基金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特别需要项目经营方面的人才,非营利组织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利润,但同样需要考虑资源的性价比、社会效益和项目可持续性。我们需要有非常务实的精神和对性价比非常敏感的态度来做慈善和公益,需要一个很好的团队组合,既要有艺术专业的人,也要有精于内部管理的人。”杨澜说。
楠楠在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在她所接触的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基金会中,大多都非常缺乏当代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员。“非营利机构并不等于不经营,相反,它的经营管理一定是非常先进的。我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人不具备相关知识,如某些具备美术史知识的人不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经验的人又不具备美术史知识,所以人才是一个大问题。只有把几方面综合了解后,才能知道基金会要如何发展。”楠楠说。在崔峤看来,团队的整体合作也是基金会面临的很大挑战,需要有相应的学习机制进行保障,成员间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同领域的人要有交流。
在现有情况下,艺术基金会只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才能进一步发展。“各基金会应主动加强行业内联盟、沟通与互动,提高整体成效。”杨澜说, “做公益的人一开始容易有个误区,就是什么事都要自己从头做,其实他原本可以与伙伴来共同完成。既然我们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现状,那就应该在它既有的网络上来做一些增值和增能服务,在自己更为专业的地方发挥优势,抱团发展。”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