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代世俗文化里年画真正形成

2015-02-14 14:47:37 未知

  “年画”的名称是民国初年才被普遍使用的,那么,这个事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如果追溯年画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

  按王树村先生的说法,年画艺术的形成有两个标志:其一,年画作品已由宗教崇拜物变为世俗商品,并通过木版刷印广为流播;其二,以描写和反映世俗生活为主的年画艺术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画种。年画艺术发展到宋代,则具备了上述两个标志。

  宋代初期,太祖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巩固中央集权,同时鼓励开国功臣等在歌舞相伴的安逸享乐中度过晚年,这刺激了以瓦舍为代表的世俗生活的发展。瓦舍也称瓦肆,是宋代开封城里劳动大众的游乐场所,娱乐方式丰富多样,民间说唱歌舞、傀儡杂戏等皆集中于此。宽松的社会环境也为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年画等年节点缀之物广受市民欢迎。谭红丽、唐家路所著的《年画》对此有很多描述。

  宋代文人画、风俗画艺术的发展,也是年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宋太祖不喜欢收藏名画,许多历代名画流落市井,这为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文人画技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宋代的年画泛称“纸画”,有版印和手绘两种。版印年画主要题材有门神及门画、灶王马、钟馗、桃符、春牌等。这类年画在使用上都是一年一换。而且粘贴在居室的固定位置上,其艺术形象基本定型。而北宋时雕版印刷技术达到新的高度,也是年画流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手工绘制的年画内容主要是描写乡村世俗生活,着重反映农家喜庆丰收、合家欢乐或村童嬉戏的场面。由于这类作品深受欢迎而绘制速度较慢,于是,刘宗道等民间艺人便创造出“底样”摹拓法,用一份手稿摹拓数百份画,上市出售。这种底样摹拓技法,直到清末在苏州、绵竹、杨柳青画坊里,仍一直流传着。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凤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