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鉴赏笔记】王鹏谈古琴文化艺术 “传承与创新并重”

2015-02-15 07:11:34 未知

 

王鹏

       编者按中国拍卖市场风起云涌十几年,中国书画、瓷器玉器、青铜造型、现当代艺术、紫砂器皿等,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冲击拍卖纪录,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然而中国古琴因存世稀少,鲜有在艺术市场露脸,因而很少被市场关注。自从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于2011年5月22日在中国嘉德春拍上现身,并以1.15亿元高价成交后,古琴就从冷门收藏一跃成为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虽然拍卖催热古琴收藏,但还是因为稀缺,见诸拍场少之又少。2014年底,中国嘉德2014年秋季拍卖会“案上云烟——文房雅玩”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其中,明宪宗御制“洛象”琴以600万落槌,最终以690万元成交,此 “洛象”琴 为中国音乐历史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陈蕾士旧藏。另一具“明晚期 潞王制‘中和’琴”是明代藩王琴的代表,以437万元成交。

  毕竟古琴和拍场上众多艺术品有很大不同,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3000余年不曾中断。现在为了与西方乐器相区别,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这样一具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所追求和清供的古琴如何让今人读懂?如何让人们通过古琴虚静高雅的外表一窥其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古琴制作大师王鹏以《琴无古今——从传统古琴艺术到当代生活美学》为题进行了一个讲座。王鹏从古琴制作、美学精神和文化传承多个方面论及古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并于演讲期间穿插演奏了《高山》、《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等曲目,使得讲座现场生趣盎然。

  古琴艺术——“保险的博物馆艺术”  

  王鹏:现为中国乐器制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古琴协会理事。他1990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制作专业,曾任北京民族乐器厂技术员。1996年起创办"钧天坊古琴工作室"。经过多年从事古琴的制作与研发工作,他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具专业水准的著名斫琴家。他设计并亲斫的“无痕 \ 倚道琴”(剑式)以及“青云 \ 创意”(蕉叶式)琴在嘉德2013秋拍中分别以300万元和210万元成交。王鹏先后修复了唐代名琴“九霄环佩”;宋代的“龙吟虎啸”,以及赵孟頫和李清照等人用过的百余张历史名琴。他所制作的古琴还作为中国乐器的经典和国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厅演奏。奥运会开幕式古琴、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电影《赤壁》及《笑傲江湖》剧组等众多的影视剧组所用的古琴都出自他之手。

  

宗宪御制“洛象”琴

      讲课甫一开始,王鹏就展示了即将上拍的明宪宗御制“洛象”琴。“我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去分享中国古琴的古老艺术,尤其是今天我们有幸先睹摆在面前的一把明宪宗亲制的一把“洛象”琴。我先给大家演奏一曲明代的琴曲,这首琴曲是明代另外一个藩王(宁王朱权,朱元璋第17子)所编撰的琴谱《神奇秘谱》,在《神奇秘谱》里的这首琴曲叫《平沙落雁》”……于是讲座就用这种形式开始——主讲人用明代的琴演奏明代的曲。

  眼观明代古琴、耳听明代古曲,的确是最初的感受,也是别样的一种体验。于是张鹏告诉大家,“这样一个艺术(古琴艺术)其实是一个保险的博物馆艺术”。他试图让大家明白,这种保险的博物馆艺术跟我们寻常在全球各大的博物馆所看到的艺术品并不一样。因为其他的艺术品随着年代的越来越久远会变得越来越苍老,有些甚至已经变成了粉末而消失,然而只有古琴是一个保险的艺术:“因为古琴传到今天琴质没有变、音乐没有变、琴谱没有变、只是演奏的人变了,所以它是一个保险的文物!而且我们在倾听音乐当中,可以感受自己在跟古人对话,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当年古人在弹这首琴曲时候的一种心态,他怎样去把这样一个音变换到另外一个音所产生的内在的逻辑和思维,甚至有些哲学层面的思考。是不是你跟他有一种共同的感受?甚至你可能有与他学习或切磋的冲动?也许你希望去超越他?无论如何,这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张琴和它所演绎出来的音乐,让我们找到了与古人息息相通的心灵接近!我觉得这(古琴)就是文物。”

  这就是古琴,当它跟其他文物一样陈列的时候,也许看不出有什么别样,就是一个摆设或者说就是一件躺在博物馆里的安安静静的艺术品。而当它发出幽怨迷离和古雅通脱的音乐声时,便实实在在拉近了跟当代人的距离,这也契合了这次讲座的题目《琴无古今》。

  早在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这意味着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得到世界公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标准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宗教礼仪、风俗、手工艺、建筑、计算以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由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构成。由于古琴并不像其他古代遗存物体那样孤立的存在,而是以“声情并茂”的方式不断唱古烁今,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成为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入围的文化遗产考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是其精髓,那就是该文化遗产除对本地区的文化有绝对的影响力之外,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也要远远大于死亡。也正因如此,古琴被王鹏形象地称为“保险的博物馆艺术”,意指它呈现的形式是活灵活现的,并且不容易消失。

  

“大圣遗音”古琴以1.15亿元成交

         斫琴工艺——体现中正平和思想  

  接着,王鹏给大家讲古琴的传统制作工艺。他首先谈了斫琴的古法,其次就是超越古琴的创新精神。他这里所说的“超越”指后代超越前代,并不一定指当代。“我们今天谈的这把琴其实非常有意思,在中国的3000年的古琴历史中,其实有很多式样被不断地创新而来,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琴在流传于世的唐以前51种式样的琴谱上是没有的。但是它非常神奇,它确实是一个超越历史的创作。那么这把琴的特点是什么?它是明宪宗亲自做的一把琴,它的造型非常奇特,几乎集合了很多不同式样于一身,比如说它的头部为凤舌式,腰部的感觉也跟凤式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最大胆的设计,就是从琴的项到腰之间产生了四个半圆的内扣型——这种月牙型的设计使整个琴体非常有突破性。这是在我见到两张老琴中的之一。”他同样点评了另一把明末清初的琴,同样是因为造型塑造上的大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古琴艺术是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历史最久且绵延不断的丝弦器乐形式,作为传统器乐艺术的集大成者,它的制作工艺从选材到上完最后一根弦都非常复杂和专业。历代制琴名师众多,王鹏重点提到了唐代斫琴师,其中以雷、郭、张、沈四家最为有名。而其中又以雷、张两家最为突出。雷家世代造琴,其中以雷威最为著名,传说他的技艺经世外高人指点、出神入化。期间王鹏还讲到制琴工艺中许多专业名词和专业知识,显然令大部分听者难分东西。也许很多人只知道古琴的外观,又或者一些人仅仅知晓古琴是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也有用其他松质木材)和一块梓木底板(也有用其他硬质木材)胶合而成,外表髹以中国大漆。

  但剔除相关专业知识,讲座中很多精要大家都能意会。王鹏在评价明宪宗御制“洛象”琴的大胆设计,使得“既有散发出一种洋溢的热情同时又有一种内敛精神的吻合”。他在告知观众,历代中国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斫琴师每一张琴都融进了他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使古琴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更接近生活的本源。长期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秉承"中正平和正心修身"精神境界,追求超然物外、心如止水的心性,体现出超凡脱俗的人文精神。

  古琴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  

  中国古代文人视琴乐为精神载体,“ 琴棋书画”——自古居“文人四艺”之首的就是古琴。据说古琴在西周时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成为附庸风雅的代名词,“士无故不撤琴瑟”,高雅的品位使它在先秦时期就为文人士大夫所专属,人们认为“琴”可以培养优异的品德和提升君子修养。追溯很久远的古琴,最生动的传说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的礼乐制度中古琴地位一直崇高,直至明清之际,文人士大夫逐渐失宠才使古琴逐渐式微。到如今,古琴这门艺术在华夏众多乐器中,虽然最大限度地承载了神传的中华文化精华,但它也在慢慢面临失传的风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与重视。

  要让古琴继续“活”下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抢救与整理。目前被确定为传承人的仅有52位琴家。王鹏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统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他目前正致力于古琴艺术研究。据悉,国家正在对古琴曲谱现有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并以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将当代名家的作品予以真实地记录。其次是培养后继人才,注重推广与普及。中国古琴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曾为如何振兴古琴支了三招:一是国家应给省一级的民乐团一个古琴演奏员的编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中央民族乐团有一个古琴演奏员的编制,这与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二是在小学和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加几堂古琴鉴赏课,如欣赏古琴代表性的曲目《广陵散》、《幽兰》、《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三是在所有的大学艺术系或音乐系中配备一名古琴教师,学生可以选修也可以作为主课。李教授说,以上三条操作起来非常容易,但关键是社会对古琴这些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能达成一个共识,这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

  当前古琴拍卖热正在延续,使得知名的唐宋名琴交易价达亿元,名家旧藏宋元名琴的价格也动辄千万元,品相较好的明清古琴也需要数百万元才能拍到。坦诚说,前不久明宪宗御制“洛象”琴以600万落槌以及“明晚期 潞王制‘中和’琴”,以437万元成交的成绩都不理想。这说明古琴市场也同样受到了艺术市场整体调整的影响处在沉淀期。但古琴艺术的传承及传播更需要时间,更需要大众的参与。通过对古琴艺术的挖掘,将古琴与书画、茶、花、香等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结合起来,综合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与传承,拍卖市场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