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笔画的表现力——谈一谈画家王燕近年作品的比较
2015-02-15 10:52:59 子扬
作品《健康每一天》
结束不久的全国十二届美展上,工笔画虽几乎成为展览的重头戏,但各种投石激浪者也随即接踵而来,炮轰文章也不断变相。不仅工笔画的创作受到了空前的非议,就连中国艺术的未来也遭到了质疑。读完这些评论,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写这些评论的人,大多都在空而大的问题上大呼小叫,从来不回到事情的本体进行具体的剖析建议。他们对工笔画“上纲上线”的批评态度依然还是停留在工笔画的技法层面,从美术发展的大历史背景角度而言我也认为工笔画的前途不在技法上。
在创作当中,技法仅仅只是一个施展的手段,它不是绘画创作的目的,更不能取代作品审美的标准。而一味将技巧作为工笔画审美的参照,显然是不完整的。许多“工笔画家”的作品在完善技巧之余,还是有更多值得欣赏和可取的地方的。他们不仅能开拓工笔画材料的运用,亦能深入工笔画对其他内容的吸收。不仅在场景上强化了工笔画的视觉气势,又能在融汇中国写意精神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江西师大更是有一批这样的队伍,比如能用纯正的传统技法表现浓郁现代气息工笔人物画的刘文辉;在工笔画当中表现中国写意精神的尚莹辉;还有本文所论的画家王燕,便是在运用材料、尝试工笔画其他元素吸入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研究的人。
作品《阳光•午餐》
如《阳光•午餐》这样的作品,便是在突显作品表现力上,延伸了其个人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在整个绘画审美当中,表现力当何解?这又是容易令许多读者误读的地方,表现力不是简单地在场景构图上做有意的安排,更不可简单的以为宏大的人物场景就是具有表现力。表现力是分别于再现力的艺术行为,它是艺术作品感染力的体现。无论从作品的造型、节奏、意境、感情等方面都起到强化的作用,而不是为了表现画面的视觉效果而存在,此谓之表现力。但在过去的作品中,如《瑞雪》这样的作品,便只是依法传统的工笔人物进行打稿构图、分染上色,无论是线条还是造型,都是很传统的绘画痕迹。较之于而今的作品不同的是,王燕老师便在许多方面做了大胆的吸收与尝试。虽然我们还是见到传统的构图模式,但是很明显在场景的安排上有了许多的用心。《瑞雪》当中的场景也很宏大,但是它表现的方式是直观而具体的。而《阳光•午餐》不同的地方或者巧妙的地方便是将内涵伸展开来。亮点有二,一是没有具象整个场景,在中国画精神意象方面做了相应的补充,这也是工笔画创作应当提倡发展的。二是小孩脚上的鞋与泥点,更将创作背景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用不是具体的语言形象化、想象化,在升华题材精神上得到了强化。而对于线条的处理、色彩等技法的运用,都与其过去传统的工笔画技巧有了新的区别,她不仅从壁画艺术的用色方面取法,更大胆的尝试运用陶瓷艺术的釉色作为颜料的吸收,这些也是在过去尤其在江西,都是鲜为人所为的。然而站在整个大美术发展角度而言,这种方向是值得认可与欣赏的。每一个从事创作的人,不就应该具有守旧出新这样的胆识与判断能力么?从艺术的创作行为和效果而言,王燕当是所见第一人。
作品《瑞雪》
工笔画创作发展至今,本就应当有意识逐渐去摆脱技巧的表现,中国绘画本是表现精神的,它不应当是依赖于技巧的,当然不依赖不是不需要,而是在整个绘画审美语境中,技巧仅仅只是服务于精神。这在王燕新的作品当中我们显然能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她在施展技巧问题上显然没有把它作为创作的主要,而是将更多的表现力关注在了作品的立意、颜料等材料运用、意象构图等问题上的推敲。师大的这些画家们,在这点上显然是做出了迈步,王燕便是其中的一个。
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美展出现对工笔画抨击的文章便不值得过分关注,更不用上升到对整个美术发展问题担忧的份上去。每个时代,每个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都不是大众现象所担忧的那样,总之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关键时候发生作用,王燕在工笔画创作上作出的努力首先是值得认可的,而还有其他像她这样的画家同样在做着努力,我们无需对美术发展问题表示不明智的担忧。
王燕艺术简历
王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女美术家艺委会秘书长。南昌画院、中山画院特邀画家。
199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硕士学位。2000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201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工作室访问学者。多年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内外获奖、参展和收藏。
(责任编辑:伊国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