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第1500期】潘力:未来大学精神——开放和包容
2015-03-03 11:14:01 杨孟学
【相关链接】
潘力:非常高兴受我们美术馆的邀请能够参加我们大学与美术馆的论坛,实际上作为传媒博物馆参加我们这个论坛我看有点儿跨界。但是我认为并不跨界,因为我们都是在做传播的工作。
组委会让我从大学精神与未来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想刚才几位院长包括博物馆馆长,我认为谈得非常好,特别是这次搞的“创客大赛”这个活动,实际上作为媒体来说,它也有播客,特别在移动互联时代,应该说我们的传播理念在变,我们的表现方式在变,我们和媒体和受众的关系也在变化,过去叫受众,现在我们把它当做我们的客户,所以现在通过我们的微博、微信,大家可能会看到在我们的媒体当中这种互动的交互的方式越来越普遍,新媒体整个给我们传媒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通过我们这样的一个论坛,我想在我们美术界,在艺术界实际上也是随着互联网这样一个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变革,我想这一点应该说是我们共通的,也是我们共同所遵循的一个原则。
我想谈论的也就是诸位会让我所谈到的关于大学精神,到底大学精神是什么?实际上作为大学精神,应该说就是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共同追求和我们的理想和我们的信念,也应该说是我们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大学的这样一个核心的一个价值观,也可以说是我们大学的灵魂所在。他在整个大学的这样一个生存发展中确实起到了这样一个引领、激励、凝聚、定向和含化的作用,同时也从思想、文化上引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该是人类创造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么从我们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古语实际上就是在整个现代社会以至于现在我们看来说它确实有非常深厚的这样一个时代的内涵,特别是我们中国现代这个大学精神,实际上他也是随着我们现代大学制度的这种引进形成,特别是蔡元培老先生他所倡导的这种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包括梅贻琦老先生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实际上我认为都是我们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一个典范。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先贤秉承着这样一种精神实践了我们大学的理想,使大学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一个策源地处在我们发展中的中国的大学他不仅要传承文化、发展科学,他更要面向世界,要前瞻未来,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人文的精神、科学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与世界的精神、历史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有机统一起来,铸造具有民族特质的大学精神,并使它的传播更加广泛,更加发扬光大。所以特别是作为我们新时代的整个传播者,我认为我们应该紧跟时代这样一个潮流,所以引领中国大学精神与未来发展的这样一个方向,所以这次主办的论坛确实就能够体现出紧跟时代这种步伐和脉搏,使我们能够明确我们自身的责任。那么这里头,我想从这样四个点来阐述我的一些认识,就是未来大学也就是我们所说大学精神是什么?未来的大学精神应凸显它的人文关怀,要彰显它的科学理性,要加强它的文化自觉,要强调它的开放和包容,这里头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从事艺术教育,那么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个人文精神的一个精神核心的内涵,那么他其关注的就是人对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人对自然的价值,实际上他这个核心的价值就是修正人的价值取向来体现对人类社会的这种关怀,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核心,我想未来的社会,我们大学的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凸显这样的人文关怀,因为是大学和大学人关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化解我们现实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各种矛盾,培养人的这种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这样一个依据,所以人文关怀他不仅是大学认识自己的一种社会职责,更重要的是使大学成为一个有利于个性和人格完善的这样一个氛围,有利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来塑造发展,另外也促使我们的教育在人格方面得到充分的完善。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大学精神应该彰显我们的科学理性,那么实际上就是表现为这种探索精神的执着,或者说我们强调的就是真理的超越和创新,那么在这里投石机上现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就是在探寻着我们的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地改变并且追求真理的这样一个精神所在,所以追求人文社会科学的这种至真、至善、至美,不仅是大学人的这种神圣职责,更是大学人的精神品质,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大学的这种科学理性的精神而言,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更具有它的意义所在。所以前面我们谈到的是人格方面应该得到充分的完善,另外一点就是要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我们大学精神当中应该更好地体现。
那么第三一个我想强调的未来的大学精神应该加强它的文化自觉,在多元化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大学文化自觉集中体现为这种理性的批判精神,实际上我们这次做的创客,那么多年轻的艺术家提出不同的一些想法,实际上他也是通过我们这样一个精神来体现出他们的一些思考,一些让我们能够去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现代艺术的走向,所以大学是知识思想、理性精神的延伸之所,是现代社会理性批判精神的前沿阵地,特别是正如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时候他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那么我就应该弘扬大学的这种文化的自觉的精神,这既是大学本质的显现,也是社会价值灵魂,不仅关乎于大学的命运,而且也关乎于人类的命运,那么最后一点我想谈话的就是强调开放和包容,实际上未来的大学精神更应该强调开放和包容,因为从大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大学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我调试能力的组织,开放包容的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基本要素。所以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精神使我们大学不断地获取或更新推动大学发展动力,我们刚才所谈到的现代大学的先驱,蔡元培、梅贻琦这样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他吸收和借鉴的都是欧美优秀的教育思想,所以他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也缔造了世界的名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进步。特别是现当今在移动互联时代,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经济全球化这个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的这样一个形势下,那么要求我们的大学也必须要敞开胸襟、开放精神,用这样一个世界的眼光、全球的意识来拓展大学的未来。所以我们在思考,中国大学必须通过对社会的开放吸收来自大学外部的信息和资源以取得与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动态的平衡。并通过社会服务来满足社会对自己的需要,而保持自己的生命和他的活力。所以因为我是一直在做传媒研究,我就感觉我们现在艺术馆、博物馆没有走出去,有时候有点儿像自娱自乐的感觉,我倒想作为传媒来说,他是一个传播,探讨传播有效渠道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借助这样一个理论的研讨把我们这个创客,工艺这个全国形和媒体的合作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传播,我不禁进在我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我可以在全国的高校博物馆联盟掀起这样一个创意的热潮,媒体需要创意,社会需要创意,我们可以把我们美术界这些创意的精英的思想能够传承下去,传播出去,所以民族才是世界的,只有根据你中华民族这个优秀的文化沃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大学精神才能够发光,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不断创新,弘扬新时代科学的理性,开放包容大学精神,引领我们未来大学的繁荣和发展,那么以上就是我对大学精神的一个粗浅的理解,也是对大学精神的一个梳理,最后也预祝我们中央美术学院大学与美术馆的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王璜生:谢谢潘力馆长。
潘力:我正好还有一个一分钟的小片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是我们传媒博物馆的一个片子,也借此机会向各位展示一下,一分钟,欢迎大家也能够走进传媒博物馆。(视频)
好,给大家简单放一下,我们这个博物馆也是2012年10月26号正式开馆,年底被北京市文物局皮肤的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应该说这个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国家两个空白:一个是博物馆类别的空白;一个是行业的空白。所以希望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有机会能够走进传媒博物馆,我们现在只完成了一期工程。谢谢!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