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牧:诗与书法谁更强
2015-03-05 11:41:58 未知
【图语:李白《上阳台帖》】
【图语:杜牧《张好好诗》卷(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语:李白与杜牧】
如果李白与杜牧PK,写诗没悬念,“诗仙”不是浪得虚名,李白的粉丝绝对甩杜牧几条街。那么,写字谁更牛呢?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李白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多是后人伪托之作,公认为李白墨宝真迹的,只有一件《上阳台》帖。而杜牧也留下了一件稀世珍品《张好好诗》帖。我们今天就看看这两件作品。究竟谁更强呢?本文最后见分晓。 李白《上阳台帖》,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帖后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元代张晏跋曰:“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黄山谷曾经评说:“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内集》卷二十六《题李白诗草后》)。 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
杜牧,唐代著名的杰出大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以诗文名世,书法《张好好诗》也是唐代罕有的诗书俱妙的名家作品。
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杜牧行草气格雄健,深得六朝人风韵。《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历代评之甚多,清包世臣赞曰: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
花到十分名烂漫者,菁华内竭,而颜色外褪也;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內凝,而生气外敝也。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烂漫之弊至幅后尤甚。戏鸿堂摘句《兰亭诗》、《张好好诗》,结法率易,格致散乱,而不烂漫者,气满也。气满由于中实,中实由于指劲,此诣甚难至,然不可不知也。(《艺舟双楫》)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李白与杜牧,书法究竟哪家强? 从《上阳台》与《张好好》二纸来看,两人都以才学见长,学识与趣味大于技法上的高度,笔下颇有几分晋人神韵。历代书法评论家都有颇多赞誉。
小编以为,以李白恃才傲物形骸放浪的性子,必不肯沉下心来苦临古人法帖,更多随性手书,放逸犷纵之下,用笔上难免疲弱,心意到而手不达。相比之处,杜牧作为相门之后,幼承庭训,受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天赋才学与技法上的结合,成就了在技法与趣味上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书法水准。《张好好诗》无论是技法上、情趣上都具有相当高妙的审美意味,在用笔上、结字以及章法上,都颇多可品之处,不愧为唐人诗文名家成就最高的书法经典之一。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