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朴:清墨写山水 大象正画心”
2015-03-06 11:07:55 未知
刘朴 LIU PU
男,本名刘国辉,1945年生于中国四川成都。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蜀山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出版有《刘朴画集》《刘朴扇面专辑》《刘朴水墨山水》等。
联系刘朴先生多次,他一般不在市区,可能在龙泉驿,可能在青城山,也可能在川西藏区,他说艺术需要去现场寻找一种状态,城市的盒子、格子里是给不了的。他一直很忙,年纪愈大愈发觉得时间不足,想要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到大自然和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还是至关重要,还是得慢慢来、细细品味。
山水是刘朴先生主攻的方向,亦是他的兴趣所在,观先生之画,总有难以抗拒的笔情墨韵迎面扑来。山水留意,笔墨抒怀,先生以己之真性情写山水之真情性,且写得自然,写得流畅。而在与先生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山水画之外“山水观”——个人与大道关联、整体与枝节处理、技法与风格轻重。
山水是一种缘分
BSHP:您认为自己与山水之间有什么关系,山水与自己的灵性在哪方面契合?
刘朴:视如故交,是一种缘分,是时间积累起来的情感依恋。山水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广阔空间,可我觉得他就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也画过人物,也画过花鸟,可这些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也可以是山水的一部分。用一个词可以非常准确地形容山水的特质——大象。它不是局限的,它是一个丰富的大环境,它可以深入到一些很精微的内容,也可以上升到很宏大的主题,可具可形。
▲《锦官城外》 180x97cm
《大龙潭周年祭》我是把他当成朋友来画的,在澳大利亚,朋友来电说你曾经写生的那个地方已经被淹没了,我一回来赶紧去了那里,已经封山无法进入了。我是把他当成人来纪念的,大自然如此博大坚忍,可它也像人一样会死亡,非常好的一个朋友没有了,这个自然的力量太吓人了。
BSHP:巴蜀山水有什么特质?当下的巴蜀山水画呈现何种景观?
刘朴:山川地貌丰富多样化,苍润、浑雄、气势宏伟、壮阔,所以语言很多,可以带来感官上不同的享受。龙泉驿的花果、峨眉山的茂林、清溪河的溪水,它们是具体的,但是包含在整个大气象之下,比如海螺沟的冰川,它绝对不是西藏的冰川。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我最熟悉,如果离开四川我会觉得生疏。因为即使异地他乡的新环境可以带来新鲜感,但实际上巴蜀山水是我成长的母体,传递的信息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交流过程。
▲《金风过处》 150x124cm 2005年
BSHP:您觉得什么山水景致最美?是否偏爱雄浑与静穆这种山水特质?
刘朴:我多年生活在四川,和这山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情感依恋,它不是某一座山,哪一条河可以概括的。这些山水符号交织混合着我的阅历,与我形成一种无法言明的纽带,等我多年后到国外生活,回首巴蜀大地,却发现我生活创作的原生环境已经像烙印一样刻进骨子里了。
巴山蜀水不仅是一个环境的内涵,它还具有人文外延。山水画表现的还是个人有感而发的心境。能够让内心排遣一些东西,寄托一些东西。这种熟悉的环境包含了蜀地山水人文情怀,也包含了我个人的一些故事。巴蜀山水画不仅是为了描写山水,是画家借物抒情表达对艺术的需要,千头万绪都浓缩成一张山水画。其实对于山水画家,多年之后人们并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子了,可通过你的画他看得到你的形象,看得到你所爱的东西。
技法是恰到好处的手段
BSHP: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朴:画山水,人情很重要。临摹古人山水画,是非常空洞的。我并不是单纯表达技巧,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就像我们写文章要用修辞,要明白标点的符号使用。艺术作品要有生活的深度但也离不开艺术的手段,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画家,肯定要从前人的经验中掌握一定的技法,但你始终要用自己的语言符号去表现内在的东西,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是为了把自己的内心和自然的崇高落实到纸上。技法是恰到好处的手段,不是风格艺术的必然。
▲《大龙潭周年祭》 96x180cm 2009年
我重视整体,甚至喜欢从音乐、建筑、绘画的角度看待山水,不单一地从局部看,不拘泥于枝末细节。画山水画大小并不重要,重要是意境。中国画家是画心象,胸中有沟壑,但是这种心象和西方画家的表现不一样,西方画家擅长把真实的形象借用、夸张、或者是全景化;中国画家怎么处理山水不重要,重要的是山水背后的人文关照。把常人看得见但是又看不见的东西表达出来。这需要一种胸怀,需要一种思维方式,很奇妙的。说绘画艺术在东方,很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山水画中有一个特定的点是自己非常在意的,比如山水中的取景问题,有一种说法,因为古人站在一个高于人的甚至是宗教的位置上画山水,有神性的东西,艺术家提升了一个高度,有这么一个格局,所以山水画会中人、物非常小,造型特别峻巍,于是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BSHP:自改革开放后,中国一直处于城市化的大潮中,山水其实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与重建,不全然是画家画作中的美好。您认为艺术家能够平衡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吗?
刘朴:山水可具可形,山水是纯美的是画家的艺术理想,山川的外在形式通过画家的表达形式体现的是其艺术造诣。不美的东西艺术家可以表达一种艺术美,艺术美不一定是现实美,一个伤口、一种悲痛写出的诗是美的,但你不能说伤口悲痛是美的。闻一多写死水都可以写成翡翠罗绮,还比如杜甫,他喜欢写蜀地生活,他把蓉城写得很美,“花重锦官城,晓看红湿处”,但他明明一生漂零,忧国忧民。很多诗人的诗不是从笑口出来的而是从伤口出来的,绘画亦然。
艺术是时间累积的产物
BSHP:绘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绘画的心境与早期有什么转变吗?
刘朴:我“爱”画爱得早,不是“学”画学得早,我从来不把绘画当成一种职业,把画作当成一件产品。有人说你居然还会撕画,你看晴雯还撕扇呢,那都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就像你在沙滩上堆城堡,弄的不好当然要重新再来。就是重新再来的这个过程也极其重要,不能太看结果。
BSHP:您如何看待当下巴蜀山水画的状态,四川的山水画家如何走出去?
刘朴:现在不存在走不走出去一说,好的作品应该会被看到的,但是社会发展至今,艺术的发言权不见得就掌握在艺术家本人手中,它可能和宣传力度都有关,和社会生态有关,它已不是纯粹的学术的东西。参与艺术创作的人也很多,那么各种情况交织,情况就变复杂了。加之艺术本身有偏执,一个画家的作品不可能放之四海皆被人喜爱,不同的声音覆盖,所以好的作品也不一定会被看到。不管怎样,画家个人要更自信,要热爱你笔下的艺术结晶,艺术是生命的心血,时间累积的产物,不是别人说两句就,你的画就好了或者不好了。画家首先要宁静下来,人心静了,干扰少了;人心浮躁了,就不能对生活有那么深的体验,也不能用艺术的形式全盘托出。四川这个地方对画家来说是很好的,可退可守。
古代画家就很单纯,看他们的画,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在山水画面前,令人满足又让自己感觉渺小。这种感觉很少能用三言两语就形容出来,纯粹的“自然”拥有人不可能有的智慧。古人把自然那种博大、高远、雄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心里面的情感具象化了,总得有个具体的形象表现,依托于真实的山水,又不是真实的山水。
你认真做了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但是一定会有人理解你,你认真画了不是所有人看到但一定有人看到,能吸引到情投意合的观者。众人看好的也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有可能是受市场的驱使等。
BSHP:古代人都很单纯吗?
刘朴:不是所有古代人都单纯,大师董其昌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和他在历史上绝对不是一个单纯之人,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能在各种权力之间斡旋,但绘画对他来讲是“私房”,他就单纯了、真心了、纯粹了。
(责任编辑:周远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