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收藏如初升太阳
2015-03-08 15:40:57 未知
前年和几位藏家一起去台湾,有位收近现代书画的朋友觉得所谓的当代不过是时装,图一时时髦,唯传统见功底的东西方为经典。从台湾回来没多久,他不无感慨地说,要修正自己的观点,得重新看待当代艺术这个门类。据说打那以后他每天都做功课,拿着几位当红当代艺术家的画册天天看,像看一个不怎么喜欢的女人,指望着通过这种方式转变审美取向,看出她的美丽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大体上总是同龄人最容易玩得到一起,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艺术本来就是那些打动人心的东西。八零九零后需要八零九零后的创作去抚摸他们的心灵。
再把话说回来。关于收藏,这个话题已经沸沸扬扬,七荤八素了。动辄数亿的拍卖成交纪录通过媒体把百姓的神经拨得嘣嘣响。而微拍群里几百数千的成交价一天不晓得要落多少槌。大小展览天天有,周周上。据说2014年的九月,画廊、美术馆病倒了一大群人,被默认为魔鬼月。为啥?因为那个月份,光上海就举办了四场艺术博览会。这每一场大大小小的展览、拍卖背后就是所谓的“收藏”。有人喊着泡沫,有人又追着泡沫赶潮。不管钱多钱少,“艺术品收藏”玩起来再说。艺术家、艺术经纪们不断升级着吆喝的本领,总之喊多了总有人动心。扯了这么多,让我试着提炼一个关键词吧—“涨”!
其实,不管你是喜欢艺术本身还是喜欢艺术品涨价带来的利益,总之没有人不喜欢涨吧?唯一区别在于:有人盼涨出手变现,有人盼涨证明眼光。一个艺术家的市场行情取决于多少人喜欢,多少人出手。更关键的是多少人持续喜欢,持续出手。一时还是永世。
上海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上海人的一种特质。他们对先进文明的崇拜是长进了骨血里的,他们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张开的细胞,以随时捕捉比自身更优质或能让自身变得更优质的一切机遇。他们升造留学,奋斗打拼;他们看话剧,关注人文艺术,持续提升内在修养。这些年来,渐渐地形成一些群体,他们大凡有了良好的事业、经济基础,他们关注艺术是时尚,也是彰显品位学识的方式。他们是一个最容易与当代艺术发生关系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教育、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取向最容易与当代艺术发生共鸣。他们需要艺术品营造生活环境,握着酒杯和朋友聊相关的话题,需要以此试探交往者的品位等级。他们买艺术品相对更个性化。他们不急于通过买卖谋利。他们在乎自己的眼光,在乎是否在一个艺术家还没有被市场认可的时候就被自己发现,在乎自己和喜欢的艺术家之间的交往,在乎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在乎以自己选择的艺术品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审美倾向。我觉得,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群体中8、9点钟的太阳。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