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瓷老化现象千变万化:没有标准器只有参考器

2015-03-11 15:02:36 未知

  明末何朝宗观音坐像·高35公分·同庆堂珍藏

  明末何朝宗观音坐像局部

  明末何朝宗观音坐像局部

  胡耀明先生(注:神州收藏网古瓷鉴定专家),不止一次的告诉过我:出土的古瓷,表面会有随着出土当地土壤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化,土干、土湿、酸碱度、南方、北方、西北方、甚至窖藏,在在不同,千变万化,没有定性……。这个说法,相信很多的古瓷藏家,都有这种认识,在我们的印象中,古瓷都是老老的、旧旧的,甚至是使用痕迹明显的,那样才是真正的古瓷,这种想法正确吗?

  几年前,我们一群台湾古董同好,组团前往大陆,参访各大博物馆。有一天,参观西北某省级博物馆时,看见该馆陈列一件唐三彩的作品。那件展品,釉光闪闪,没有任何开片,完全如新。我好奇的请陪同参观的馆长做说明,馆长说:这件唐三彩,是考古队正式挖掘出土的窖藏品,真的是和新的一样。要不是正式考古挖掘出土的,我们还不敢认呢!我们又好奇的问:这样的东西,如果放在古董店里,你们敢不敢认?馆长回答:我们的专家,也不敢认。

  Y君又说,那个博物馆,是以典藏和研究唐三彩闻名的,他们的专家,尚且如此,可见,如新的古瓷,难认!

  我收藏的这件明德化观音坐像(如图),是大约10年前向H君买的。在购买的当时,还有其他的同行在场。很多人对这尊观音都有兴趣,只是被我先手得到。在上手的那刹那,就感觉到这尊观音的不凡,法相庄严,体态优美,做工细腻,而价格又低廉,就立即将它买下,纳入收藏。可是,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愈看她,愈觉得她“太新”了,釉太亮了,又没有任何的使用痕迹,几次看了,都是同样的这种感觉,就把她制作的年代推断是“民国仿”,放进仓库的一角,不久就淡忘了。

  去年,我又买到了一尊德化观音,连带的想起这尊作品,想拿出来欣赏比对一下,取出来比对的结果,还是觉得她的釉太亮了,虽然她的庄严美丽如前,我仍然觉得她是后仿品。我把这个感觉,去请教H君,他的回答是:釉亮与新老无关。第二天上午,赶快把这尊观音取出来,依据胡耀明先生教我的方法,拿出一块旧毛巾盘擦她的釉水,很快的,釉面的亮度,立刻变成温润的宝光,我兴奋地叫了出来,“玻璃光”!与少数汉代出土古玉同样的玻璃光,古瓷也有。同样的一经盘玩,光泽就变得温润,从此以后,我对古瓷的断代,不再以貌取人,仅凭借表面釉水的亮润与否来判断新老的方法,只能参考,并不可靠。

  以上两例,只是谈到烧成后的次生变化而已,下面我们再谈古瓷的原生变化:

  出土的古瓷,这五个字就包含两个意义。

  一、窑址的出土品及破片;

  二、墓葬及窖藏的出土品。

  前者绝大多数是生烧、窑裂、漏釉、变型、欠笔……等等,是不合格的次品拣退品。然后则相反,是合格的正品,这些不同,就是古瓷的原生变化。

  原生变化已经那么多了,再加上更多更不可抓摸的次生变化,古瓷哪有标准器?古瓷无定相,先贤早已言及,现在抄录两则如下:

  南宋佚名,百宝綐珍集卷九·青瓷编:……汝窑土胍滋润,与高丽器物相类,有鸡爪纹者为真,无纹者尤好……。

  明曹昭《格古要论》:汝窑器出此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两端记载,同样都说,汝窑,有蟹爪纹是真品,无蟹爪纹的更好,可见得,有没有开片,与真假无关。汝窑如此,其他窑口同样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出土古瓷有开片者绝多,不开片的极少,极少并不是没有,大多数的人没见过,就不承认,那就犯了以全盖偏的错了。

  朋友T君,对汝窑颇下功夫去研究,早年曾经深入清凉寺,向当地居民买的许多汝窑完整器、残片、窑具等等。他的心得是,当年烧成工艺不是很好,所以,汝窑都(多)是生烧的;其实,古窑址的出土品,多是当年的次品,就是不合格的拣退品,生烧者尤占多数,墓葬、窖藏的出土品,才是当年的合格内出厂品。此君把次品当做真品,对于真的精品,当然的不敢认了,这又是中了标准器的毒害。

  “标准器”,三个字,并没有说,与这个比较,不标准的就是假的,但是“标准”这两个字,其意义和规格,是非常严厉的,我们的“中央法规标准法”就是常见的例子。凡是违反此法规的,就是错方;所以,在使用上,标准这两个字,要非常的谨慎,如果非要用不可,应该要多加说明,或者说是标准参考器,才不会让后学者产生误解,误入歧途。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