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艺术精品被国内藏家大量吸收 西方布局当代艺术版块

2015-03-17 13:27:32 王歌

2015纽约亚洲艺术周观察之一:艺术周的“安思远”效应

  导言:2015年第七届纽约亚洲艺术周在3月13日拉开帷幕。纽约亚洲艺术周是由多位国际顶级古董商、五家纽约拍卖行、多家博物馆以及亚洲文化机构共同组成的一个艺术盛会。长达一周的艺术与文化活动将在纽约曼哈顿区热闹展开。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一同呈现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的珍奇异宝。相较于其他成功的博览会,创办于2009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要年轻许多,然而在过去的数年里纽约亚洲艺术周却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已是令全世界艺术爱好者为之瞩目! 今年的亚洲艺术周更是热闹非凡,因为佳士得推出了1400多件安思远珍藏。通过几日的采访、调研雅昌艺术网将推出系列头条展开讨论安思远所带来的市场效应,以及纽约亚洲艺术周,这个诺大的盛会究竟是如何运营,又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与困境。

  苏富比预展现场

  中国艺术品资源还能撑多久?

  亚洲艺术周模式采用了博物馆、拍卖行、古董商三厢互动的形式。这种模式有别于一般博览会,它将市场与学术有效地结合了,极大提高了学术氛围,促使艺术品的交易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高潮,并为此吸引了大量人流。这一模式最早在伦敦兴起,随后被纽约和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如今,香港、布鲁塞尔等地相继推出了亚洲艺术周。

  虽然艺术周以“集大成”的模式获得广泛推广,并且纽约亚洲艺术周在今年迎来历史的峰值。但来自各种渠道的消息显示,在美国以及海外的亚洲艺术品正在逐年减少。近几日,记者采访多位古董商,他们均表示:“别说和十年前相比,就算和三四年前相比,可买到东西已经少了很多。因为货源紧缺,一些艺术品的价格也被估高。”台湾著名艺术品经纪人陈仁毅表示,逛完了今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后,想不到有哪些东西值得购买。记者曾于去年11月采访过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品部主管,他戏称中国买家这几年像“吸尘器”似的在全球各地吸纳中国艺术品。正因为如此,这几年不仅仅在纽约,包括伦敦、巴黎在内地所有西方地区的中国艺术品来自中国的买家购置而大量回流,从而导致了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品大量减少,中国艺术精品的资源近年来出现匮乏的局面。前几日佳士得预展上遇到几位首次来纽约的中国客人,他们表示,因从未看过海外拍场,幻想着会在国际大拍上看到精彩的艺术品,来了之后大失所望。他们认为,这里的艺术品档次离香港差很远。在记者采访过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的古董商中,他们的客户结构都非常相似——西方博物馆占有很高的比例,其次是中国买家,但却几乎都没有西方私人买家。

  虽然这几年中国市场遭遇调整,但丝毫没有压抑中国买家大批量从国外往回搬东西的热情。如此延续下去,即便“亚洲艺术周”极尽全力地呈现精美艺术品,恐怕也难以为继!未来一旦缺乏足够好的艺术精品做支撑,又该如何延续?对此纽约亚洲周主席康诺弗表示:“大量的艺术精品迅速流往中国这似乎是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纽约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艺术品的集散地,如今我们看着它的地位一点点被香港取代。但我并不认为纽约市场会很快消失,首先一方面,对于中国的高古器物,美国始终是中心。考古研究价值高的东西依然是以西方人或者机构购买为主。再者,资源需要深度挖掘,中国艺术品在西方的大量库存应该不会很快消失殆尽。加上,美国得天独厚的是,我们的博物馆、机构资源非常丰富。当然,我们也已经警觉到了这一趋势,所以固守不变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试图在加大当代艺术的份量,去年大都会第一次做了当代水墨主题的展览。我们也尽量更多地囊括当代的经销商。其实开始得知香港巴塞尔也在同一时间举行,我还有点儿担心,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担心还是多余的。我们的受众面似乎重叠得非常有限。同时我们也希望强化泛亚洲的概念,我们近来都过于依赖中国客人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