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平台:艺术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2015-03-18 14:47:04 邱家和
买家王中军先生向媒体分享投得此名画的感受
2014,中国艺术市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经历了力度空前的洗牌。不过,烈火见真金,与前两年泥沙俱下的混沌相比,退潮后的市场再一次凸显了交易平台的重要性,让大家对艺术市场的特性有了更深刻准确的认识。
顶级藏品国际平台
盘点2014艺术市场的重大事件,人们一定会提到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从4月苏富比香港春拍以2.81亿港元的中国瓷器全球拍卖纪录被著名藏家刘益谦收入囊中,到7月18日苏富比在香港为他举办付款交接仪式,再到12月18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公开展览,都吸引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尤其是那场交接仪式最是热点:从刘益谦用鸡缸杯喝茶,到他用运通卡支付这笔巨款的种种细节,都成为媒体借题发挥的素材。
而在笔者看来,这种交接仪式恰恰说明了苏富比之类国际拍卖业巨头所搭建的交易平台的特点。艺术品拍卖是“点”(拍卖行)对“面”(买家群体)的交易,由买家、卖家与拍卖行构成三角关系,而连接三方的纽带则是艺术品。如鸡缸杯的卖方是自全球古董界闻名的“玫茵堂”,买方则是中国藏家中风头正劲的刘益谦,而其自身则被玫茵堂主人视为镇馆之宝。
多年参与雅昌市场报告撰写的市场专家龚继遂指出,拍卖行的客户对其拍品真伪及质量的信任、拍卖行的商誉和社会认同以及艺术品的出身等3个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而这3个因素正好界定了拍卖平台的具体内容与拍卖公司的经营职责:一是拍卖行对所经营的艺术品把关,保证其“真伪及质量”;二是拍卖行自身的“商誉与社会认同”;三是其所推艺术品“出身”高贵:它们来自重要的私人收藏,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毋庸讳言,近10年的艺术市场暴热,让艺术品拍卖业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如京沪两地的拍卖公司达到了3位数,全国有了上千家。似乎艺术品拍卖是十分简单的商业模式,只要把其他同行前辈的做法照搬过来就可以了。这种简单复制的行业扩张,助长了当时找不到投资方向的热钱涌入,既导致了艺术品价格暴涨,也让艺术市场成为巨大的“资金池”。一旦资金退潮,行情就会调整,拍卖业的行业洗牌也应声而至:因为他们所创立的交易平台并无自己的特色,在行业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既吸引不到重要藏家作为委托方,也吸引不到有实力的大买家,更吸引不到买家追捧的重要作品,难怪在调整行情中会陆续进入休眠状态。
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两大巨头都致力于打造国际拍卖市场上的顶级收藏品交易平台,“全球寻珍,定向拍卖”,苏富比奉为拍卖方针的这句话言简意赅,正好可以用来为上述平台效应作注解:拍品的征集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客户网络,而拍卖地点则根据买家的分布来精心选择,拍卖公司的平台效应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当然,在行情调整中他们也遇到了市场的挑战,如玫茵堂在2011香港春拍的首场拍卖,曾出现大面积的流拍,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因苏富比在拍前一周突然提高保证金门槛所致。当时,针对中国买家日益严重的拖延付款问题,苏富比不得不出此下策。然而,行情大幅度调整对顶尖艺术品的收藏似乎并未带来多大的影响,2014年中国艺术市场频频出现破纪录的亿元天价,而上述交接仪式则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如在鸡缸杯的交接仪式,苏富比让买家刘益谦充分施展,其重点是凸显中国大买家的付款能力与诚意。而2014全年则先后有3个相似的交接仪式上演,其中包括其对手佳士得,率先为中国长沙的买家举办了成为一时美谈的“皿方罍”交接仪式。而2014年11月苏富比在香港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举行的梵高作品《雏菊与罂粟花》的交接仪式,则印证了之前关于中国买家大手笔购买西方艺术品的种种传闻。
蘇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先生与买家王中军先生进行梵谷杰作《雏菊与罂粟花》交接仪式
向消费与网络延伸
说到交易平台,我们还可以发现,拍卖公司近年来正在把他们地盘从自己擅长的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延伸。如佳士得,继2013秋天于上海举办首拍后,2014年秋拍首次启用了其上海公司的新址——地处上海外滩源的安培洋行大厦。而在刚刚对客户开放的新楼里,就有一个名叫“马的艺术”的私人洽购展,汇集了中外艺术家逾50件精选展品,从古董到战后及当代艺术,涵盖油画、素描、摄影、雕塑、玉器、珠宝等众多收藏类别,总价值逾3000万美元。佳士得为此特辟的画廊空间,不仅在上海总部有,在北京也有;而这种私人洽购的展览,已经是佳士得及其竞争对手苏富比的常设业务。
其实,全球艺术市场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画廊参加艺博会已经成为越来越流行的经营方式。艺博会堪称一级半市场,进入新世纪后可谓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有国际性、越来越高大上,同时也越来越多,迫使画廊面临困难的选择。尤其是2014年的上海,前两年出现的艺博会专业化细分市场的动向走到了极致:先后出现了上海影像博览会、酒店博览会(上海城市艺博会)与纯当代艺术的ART021等专业艺博会,都是参展画廊大约50家的小型艺博会。而这种细分市场的做法又伴随着扎堆而行的特点:如上海的9月就有六、七个艺博会几乎同时举行。
对画廊本身而言,同行竞争也比以往更加激烈和严峻:近年来欧美一些国际画廊进驻香港、北京和上海,与当地画廊争夺艺术家与买家资源,对内地画廊带来竞争压力。而拍卖公司办画廊介入一级市场,无疑增加了这种压力。不过,拍卖行进入一级市场,与画廊为艺术家寻找一手买家的做法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开画廊是为了他们的客户——二级市场的买家。这种做法本身反映了苏富比与佳士得这样的国际巨头在转型,从以专家为中心的专业公司,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企业。但是,这种做法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本来就不平衡的中国艺术市场带来的冲击则是不可否认的,内地画廊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平台延伸的另一个方向是则是网络。网上拍卖,由于涉及商业模式的互联网转型而成为IT同行、投资人与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非艺术专业类媒体往往会混淆一个基本的区别:一种是利用互联网举行艺术品竞价交易;一种是用网上投标的方式做电子商务。前者往往是艺术机构尤其是拍卖公司在互联网上进行探索,后者往往是电子商务机构在混用“网上拍卖”的标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两大国际拍卖业巨头都在这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的步子:苏富比2014年7月宣布与eBay网合作。而佳士得,早在2011年12月就成功举办了“伊丽莎白•泰勒珍藏”的网上专拍,在2014年5月,又在纽约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周上首度同时举行网上竞拍,其中理查德·塞拉的画作《帕慕克》以90.5万美元成为网上成交艺术品之最。同样在5月举行的日内瓦珠宝拍卖会上,一枚梵克雅宝设计的钻石戒指,则以近280万美元成为佳士得实时竞投系统上成交额最高的拍品。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