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水墨动画有望再续“山高水长”

2015-03-19 10:13:54 邢晓芳 马剑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88年的《山水情》,堪称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近来,水墨动画《山水情》在朋友圈里爆红,不少网友一边刷屏转发,一边大呼“神作”。事实上,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88年的水墨动画片堪称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出神入化的水墨技法及师法自然的灵性内涵,似乎已成“难以复制的辉煌”。

  “要继承,更要发展。”记者从上海美术电影厂“掌门人”钱建平处获悉,上海美影厂正在筹划启动新的水墨动画项目,有望再续“山水情”。

  《山水情》的前世今生

  1959年,一句“要是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好了”激发了上海美影厂工作人员的灵感。

  经过一系列攻关,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摄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成功将传统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为“中国学派”写下出彩的一笔。同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出世。按照次序,位列1963年的《牧笛》和1982年的《鹿铃》之后的《山水情》,排行“老四”。

  《山水情》片长19分钟,没有一句对白,在古琴声和风声中上演了一出中国式的相知与离别。老琴师在江边偶遇渔家少年,借渡下船后,却发病晕倒在岸上,渔家少年将其接回家中养病。其间,蒙其教授琴艺,技艺精进。离别之时,老琴师将古琴留给徒弟做纪念,孤帆而去。渔家少年也终于在离愁别绪之中抚琴相送,任泼墨山水在琴声中恣意展开,荡气回肠。

  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苏联首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山水情》甫一面世便震惊世界,将一连串的大奖收入囊中。

  问世两年后,计划经济时代结束,上海美影厂的大批原画作者和动画作者离沪南下,前往工资更高的动画代工公司。

  无以为继的尴尬

  参加《山水情》创作的班底可以说豪华得“任性”。

  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独有体制下创造了人才集聚的完美逻辑——上海美影厂的首任厂长、著名美术片导演、漫画家特伟担任总导演,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设计人物,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员龚一古琴独奏……“放在今天,这每一位都算得上是大师级的人物。”钱建平回忆过去,不胜感慨。

  然而,《山水情》曲终人散后,上海美影厂再没有生产过一部水墨动画,这使其官网上“美影厂制作种类众多的动画片,包括: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及木偶片”的介绍成了历史。那么,被称为中国动画界独门秘技的水墨动画何以归于沉默?

  钱建平告诉记者,由于工艺要求的复杂性,一部水墨动画的制作时间,相当于普通二维动画的四到五倍。“这在以前都不是问题,但在进入市场化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从人才到资金都是很大的问题”谈到这里,钱建平颇为无奈。

  据有关专家介绍,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因此需要分层渲染着色。一个色块分出四五种颜色,画师分别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涂色,每一张赛璐璐片都需要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像《山水情》这样的精品,现在做至少需要两年,资金成本高得惊人,而且还要在不考虑人力资源的前提下。”

  重寻失落的水墨语言

  传统技艺的复杂在电脑技术发达的今天似乎并非问题所在。据钱建平透露,上海美影厂已经组建专门的团队,正在研发一部新水墨动画大片,今年年内就能看到实验片。

  “CG动画现在几乎成了全世界的一个动画语言标准,我们希望能够找回失去的水墨语言并向前发展。”钱建平介绍,这部还在酝酿的新水墨动画,基于国内的一部小说改编而成,考虑到市场定位的需要,将采用彩墨的制作方式,通过电脑技术将水墨在银幕上三维化地呈现。

  这个去年上半年启动的项目,拥有一支老中青三代的核心设计团队,其中包括曾参与《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创作的上海美影厂资深摄影段孝萱以及《宝莲灯》导演常光希。

  “我们将先制作一个5-6分钟的实验短片,将大电影的创新点都囊括其中,用于吸引投资。”钱建平对新水墨动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做动画还是要有激情、想象力和执行力的,总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些时间虽过去,仍能留存下来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凤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