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博物馆禁用“自拍神器”是对艺术的尊重

2015-03-23 08:10:10 马国芳

  这一阵子,世界各地许多大型博物馆对“自拍神器”纷纷亮明态度,或直接“封杀”,或局部“禁用”,近于一致地明确表示“不欢迎”。美国史密森学会下属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东京迪士尼乐园、包括台北故宫在内的台湾四大博物馆等诸多艺术场所,都已明令“此物”禁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亦对“自拍神器”亮出黄牌警告。

  一根一米多长的小细杆,引来如此规模的“严阵以待”,足见其“威力”着实不容小觑。不过,随着话题的深入,也有另外的声音出现,认为以上做法未免是对“新生事物”过于敏感,甚至是“小题大做”了。言词铿锵,观点“个性”,很有为游客着想的意味。拉了“赞”,也赢得了不少“赞同票”。

  果真是“博物馆们”太“矫情”了吗?

  的确,风靡世界各地的“自拍神器”,既实用又“娇小玲珑”,不过一米多长小细杆,伸缩自如,顶端架上手机或傻瓜相机,就可以不用求人任选角度自拍,很方便,也很是充满时尚气息。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用对地方。先不说“自拍神器”有多大可能弄坏博物馆展品,单只是对艺术场馆氛围的破坏这一点,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其拒之门外。有“声音”说,持“禁入”观点的人思想太过传统,严肃有余灵活不足,应变能力过弱,只要在如何保护展品上多下下功夫,这个问题就可以完全不再是问题。

  可是试想,在一个需要用心灵去慢慢感悟文化精髓的地方,在一个集聚了诸多艺术大家精品或历史珍存的所在,倘若许多个“小杆子”摇来晃去,伸伸缩缩,左挪右移,让一旁的参观者如何完全专注得起来?举“杆”者或许无意营造“嬉皮”之态,可是整个馆场的氛围已经被破坏,实际“观值”被大大减淡,甚至连面前的无价展品,也在人的感觉里变得仿佛庸常起来。这种无形“杀伤力”倘若任其蔓延,文化的庄重感、对艺术的尊敬感,又从何谈起?

  很多时候,“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尊重。尊重对象主体,也是尊重那一刻的自己。晚礼服、牛仔裤各有其妙,关键是要穿对地方,才可以收获最大程度的心灵舒展与自由。

  说到“自拍神器”禁入博物馆,也是一样的道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