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足记:古画中说走就走的春游
2015-03-23 10:10:02 未知
早春二月,微雨滋润了大地,寒尽始觉暖意生,朋友圈的话题少不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时被大片版“足记”和各地自拍照刷屏。但在古代,没有什么旅游景点,也就没有门票,更没假日宾馆,就算再有钱,要到100来公里的地方,骑马也得两三天。因此古人都会非常珍惜用心,把春游当做一件人生大事来对待,所以他们会非常珍惜用心,沿途细细观察,记录,深深体会,慢慢品味,把春游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子孙和亲朋来回忆。
在这里,穿越到过去,展几卷画册,满怀期待,寻找那一抹古画里的春天。看见这些久远的、没有雾霾的春天,是否有一份感动呢?
展子虔(约545-618)《游春图》,绢本,青绿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展子虔《游春图》以春游为主题,描绘了贵族士人在堤岸策马游赏的景象。画面上,青山层叠,层层推远,春波荡漾,人们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冬日过后,树木初发新枝,刚露嫩绿,使山体泛出一些绿意。岸边的桃李树更为“性急”,绿芽还没来得及钻出,粉白的花儿就早已绽放。寒冬刚过、大地正要回暖、万物开始复苏的景象被画家描绘得极为精彩。《游春图》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赵喦(五代·后梁)八达游春图轴
作此画的赵喦,是五代时期后梁的驸马爷。画中描述:蛰伏了一个冬季,明媚的春光让人禁不住想要舒展筋骨,趁着这个时候,招呼三五好友出游踏青,想来惬意不过。宫廷里的八位公子,当然不忍错过这美好的时光,只见广阔平台上,他们在马上恣意地驰骋,为画面注入了生动的活力;此刻,几乎所有的目光均围绕在挥鞭的绿衣人身上,群体间的互动关系由此表露无遗。
刘松年(南宋)四景山水图(春景)绢本设色 每幅纵41.3厘米,横67.9至69.5厘米
画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
郭熙(宋代)《早春图》 绢本设色 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写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郭熙(宋)《春江帆饱图页》 绢本墨笔 纵25.8、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春江风光。近处窠石间几棵高大的松树,摩天而立,松下竹篱茅舍,近岸数船停泊,对岸远岫丛林。两只小船饱帆乘风剪波而行,以点出主题。画风学郭熙一派,笔墨率之洒脱,造型生动自然,为南宋小幅山水画精作。
无名氏(宋)《春游晚归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绘一老臣骑马踏青回府,前后簇拥着10位侍从,或搬椅,或扛兀,或挑担,或牵马,忙忙碌碌。
无名氏(宋)《海棠蛱蝶图》
《海棠蛱蝶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
马远(南宋)《春游赋诗图》 现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图绘乡间春景:枝头萌绿,万象更新,柳条飘拂,新竹摇曳,溪水潺湲,小桥连岸。路上有驮物的驴马,水中有渔归的小舟,但在廊前溪边,已有三三两两的踏青者。
仇英(明)《春游晚归图》
画面描绘在暮色苍茫中,主仆四人春季郊外游罢高兴而归的情景。一仆先至家门正在扣门,主人骑在马上缓行。其后有童仆二人跟随:一童担着酒坛和书箱居后,居前的另一童携琴回头,似乎二童正在交谈。
唐寅(明)《春山伴侣图》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唐寅(明)《春游女几山图》 绢本 立轴 纵122厘米 横65厘米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约作于正德初年,是唐寅的壮年之作。画作采用全景式构图,近景是古松草堂,野桥曲径,桃、杏树间生,弯路上老者携杖前行,小童跟随其后。中景是湖光山色,旖旎秀美;两叶扁舟,静泊湖中,各有高士端坐船头,默然垂钓,其乐融融;山体峻拔,树木葱笼,险要处有楼阁矗立,檐角伸张,呈现腾空之势;一人凭栏远眺,似在观渔舟、赏岸渚风光,陶醉于山水之美,又似在耐心等候友人的到来。远景湖面平展,草木青翠,极目广舒,但见远山延绵向左,右侧是险峻山峰,耸入云端。画中有诗题曰:“女几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这首诗点明了画家邀友同游春山的主题。
戴进(明)《春游晚归》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本图左下角的前景,画一座庭院,伸出墙外的树枝、路边红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一名士人正在敲着门,庭院中有个仆人提着灯笼前来应门,显示着春游主人「晚归」的诗意。中景的田野小径上,两个农人扛着锄头回家,远处农舍的空地上,有个农妇正在喂食家禽,人物虽小,显示出画家对细节的用心描写。
马元驭(明)《南溪春晓图》
画桃花、柳树各一枝,高低交叉,鹳鹆停憩柳枝,梳理羽毛,神态生动。花叶皆用没骨写出,设色鲜丽,意趣盎然;构图别具一格,天然自成,乃写生佳作。
周之冕,(明)《杏花燕子》
以色彩直接点写花叶,清润秀丽,整个画面仿佛使人置身于花明柳媚的春天里。
王晕(清)《杏花春雨江南》
图中山峦层叠,林木青翠,山泉叮咚,白云出岫,烟雾缭绕。小村落散居在山间,屋宇错落。湖上渔船轻摇慢晃,使人仿佛听到了来自那时的渔歌。整个画面清新自然,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致,令人悠然神往。
恽寿平(清)《春山暖翠图》
写明媚春山景色。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
任熊(清)《万横香雪》
为描绘清初苏州香雪海景色之作。此作极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感觉。
金农(清)《红兰花图》
此画写红兰倒悬而生。淡墨略加石绿,挥洒出飘逸的兰叶,以干墨勾边,着笔自如。以胭脂点写兰花,重彩略为勾描筋络,焦墨点提花蕊。色艳而不俗,灵动清新,笔意自由奔放,古拙丽秀,反映了作者独特而不落俗套的艺术视角。
邹一桂(清)《桃花图》 纸本设色 纵126.2厘米 横58.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表现了桃花繁花压枝、竞相吐艳,牡丹花第次盛开的场面。画面热烈而秀雅。桃花以重粉点瓣,又以胭脂淡淡罩染,显出其千娇百媚,欣欣向荣的姿容;牡丹却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设色明净而又古艳,韵味十足,深得恽寿平之没骨真谛。
李蝉(清)《桃花春柳》
笔色多湿润隽秀,色彩和谐清新,笔意不落俗套。
(责任编辑:杨凤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